品種決定產量,機器掌控效益 ——“種子選手”實踐隊走進青島市種業企業
品種決定產量,機器掌控效益
——“種子選手”實踐隊走進青島市種業企業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性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種業作為農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作物產量、質量和抗逆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解當前種業企業發展狀況,從事相關企業工作的具體情況,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種子選手”實踐隊于8月1日前往黃島六汪農業區,開展相關調研工作。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2024年7月30日,實踐隊員們前往農業區農田地帶實地展開調研,與農民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目前農民種植的作物品種,了解目前農業發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實踐隊員們向農民伯伯詢問了“今年暑期的澇災對玉米種植有影響嗎?”“今年花生種子的購買成本和玉米售賣價格符合正常市場價格嗎?”“政府會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有所補償嗎?”等問題。這些問題深深的牽動了農民伯伯的心,也都得到了農民伯伯的認真回答,了解到了農民伯伯對種子價格、品質等方面的需求。
除此之外,通過與農民的交流,實踐隊員們了解到目前農民所使用的正是新品種的玉米和花生種子,該種子在抗逆性,抗病性,抗風抗害方面相較于之前品種有很大的提高,不僅在產量上提高,提升了農民收入,并提供高企業經濟效益,而且可以用來培育下一代種子,做好未來的打算,應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對于未來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次農田的實地考察,實踐隊員們也收獲許多,通過農田考察,隊員們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加深對農業科學、農村經濟和管理知識的理解。并且通過近距離觀察農田管理、作物種植、農業技術和農村發展現狀,時間隊員們更好的了解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參與農田考察能夠讓隊員們更加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將來參與社會服務和公共事務打下基礎。
實地考察農田為隊員們提供了實踐學習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具有實踐經驗的農業科技人才。如華中農業大學強調,農業科技工作者應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可用的技術,助力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此外,實地考察有助于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如智能農業、精準農業等,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
花生夏成曬滿場,玉米叢立守其旁
田地里高品質的玉米和花生種子勾起了實踐隊員們的好奇心,在向農民伯伯詢問后,實踐隊員們得知這些高質量的種子來自于青島天之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8月1日,實踐隊隊員們便前往青島天之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負責人向隊員們講述了自己培育的花生和玉米的優質種子,相較于傳統的作物,這種種子在抗逆性,抗毒性,以及防蟲害等方面有著更大的優勢,能較大提升農作物產量,提高企業的經濟發展效益。
公司負責人還向隊員們講述了培育這些優良種子的一個秘訣,從公司開始研發種子開始,會把每一年種子里的優良品種保留出來一些,并記錄產出較差種子的不良原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經過多年的積累,不斷把優良種子雜交,最終使得種子品質愈發優良。
玉米和花生無論是在國家發展還是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玉米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和稻米。它不僅直接作為人類的食物,還廣泛用于動物飼料,是畜牧業的重要原料。此外,玉米也是許多食品加工產品的主要原料,如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淀粉等。花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種子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是重要的食用油和蛋白質來源。花生也是許多食品工業的原料,如花生醬、糖果、零食等。
農業企業通過提供充足的農產品,確保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營養供應。例如,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其產量的增加對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2023年,中國玉米產量達到5777億斤,比1949年增加了5528億斤,占糧食產量的比重達41.5%,為糧食連年豐收作出了突出貢獻,此外,農業企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業經營制度創新,通過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示范引領,擴大農戶生產經營規模,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4年8月4日,實踐隊員們前往了青島清原農冠作物科學有限公司企業生產車間展開調研。
清原總部位于中國青島,始創于2009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農業生物科技企業,致力于從新農藥創制和生物技術育種兩個維度提升世界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品質,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力量。清原,取自成語“正本清源”,該企業立志從事物的本質出發,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科學的關鍵問題。作為新農藥和新種子領域的創新者,清原擁有世界第五大作物科學研發團隊,研發人員超過1200人,研發實驗室超過7萬平,運營各類溫室10萬余平,擁有完善的化學和生物技術實驗設施,大型儀器資產超過1億元。經過十五年的發展,請原形成了領先的新農藥創制平臺、生物技術性狀開發平合和商業化育種平臺。
在企業的生產車間內,相關負責人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企業所使用的一些機器設備,例如企業車間內依據物理性質篩選種子的機器就是木制,手工制作,可按照不同種子的大小對機器進行調節,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實現最大的生產效益。手工制作的機器相較于傳統篩選機器能有更好的效果,能更好的篩出合格的作物種子,并篩除不合格的種子,企業生產鏈的生產效益會提高很多,當然,手工制作成本也會更高,更加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農業企業中,合適的機器確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通過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如自動化播種機、收割機和無人機等,種業企業能夠大幅度提高種子生產和加工的效率,減少人力需求,縮短作業時間。精準農業技術的應用,如智能監測和控制系統,有助于種業企業更精確地控制種子生長條件,從而提高種子的質量和一致性。種業企業通過引入和研發新型農業機械,推動了農業科技創新,如基因編輯技術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培育出更優質的種子品種。
通過對種業企業的實地調研學習,實踐隊員們也是收獲頗豐。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時間隊員們了解到了種子在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種業在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社會實踐提供了觀察和學習種業企業如何進行研發、生產、營銷和管理的機會,包括企業的運營模式、供應鏈管理、市場策略等,通過與企業的交流,實踐隊員們對于種業企業有了更多的認識,更深的了解。
總之,參與種業企業的社會實踐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為隊員們提供實際操作的經驗,增進對農業和種業的深入理解,并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 魚燈璀璨映中秋,百丈共織綠色夢
- 中秋佳節,月滿人團圓之際,余杭區百丈鎮溪口村的傳梭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魚燈文化節。這場以“月下桃花圓·綠動紡織夢”為
- 09-22 關注:0
- 踏往日記憶,證薛家洼榮光
- 7月16日至17日,巢湖學院暑期“三下鄉”國家級重點團隊“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路線--巢湖學院農文旅融合發展調研”實踐團先后赴合
- 09-22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