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佳節,月滿人團圓之際,余杭區百丈鎮溪口村的傳梭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魚燈文化節。這場以“月下桃花圓·綠動紡織夢”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青年學子與當地村民的熱情參與,浙江理工大學科藝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的龔劍超老師,攜其學生們,共同參與并見證了這場融合文化、環保與非遺傳承的盛會。

活動在傳梭博物館的精心籌備下拉開帷幕,學生們一踏入傳梭博物館,就被其豐富的紡織文化遺產深深吸引。館內展示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紡梭和織布機,仿佛打開了通往歷史與文化的時空之門,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紡織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多樣性。學生們在參觀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紡織技藝的歷史與演變,還親手體驗了傳統月餅的制作過程,讓傳統與現代在味蕾與心靈上得到了完美融合。


“桃花魚計劃”分享講座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桃花魚新物種的發現者帶來了精彩的分享,詳細介紹了桃花魚的生態習性、保護現狀及未來展望,激發了大家對生態保護的關注與熱情。講座后,學生們在非遺傳承人與環保專家的指導下,運用竹編、再生紙等環保材料,制作了一盞盞獨具特色的桃花魚燈。這些魚燈不僅形態各異、色彩斑斕,更承載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夜幕降臨,傳梭博物館迎來了一場盛大的魚燈巡游活動。手持自制桃花魚燈的參與者們,在月光與燈光的交相輝映下,沿著溪邊緩緩前行。魚燈隨風輕擺,猶如海洋中的精靈,在夜空中綻放出絢爛的光芒。這場巡游不僅點亮了中秋的夜空,更照亮了文化傳承與環保之路。

此外,師生們還參與了“一帶一路”中亞尋梭之旅紡織文化交流會,來自國內外紡織專家、學者及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就紡織技藝的國際交流、現代設計融合、環保材料應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各國青年人在這里真正解讀了手工藝作為世界語言的獨特魅力,激發了紡織產業的新活力。
此次中秋魚燈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了環保事業中來。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像這樣的活動涌現出來,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