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7月24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武漢市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支持下,秉持“實踐出真知”的理念,通過實地調研、志愿宣講、線下訪談、線上直播等多種方式,走進食品企業、市場、社區、街道等多地,以真誠的態度積極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認真了解食品發展動態、食品安全以及食品生產情況。在此過程中,華農學子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見識、增才干、作貢獻,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進企業:“食研”探訪,續勵專業之精
為加強科研院所與食品企業的聯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踐團依次深入食安康(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體悟食品發展狀況,交流探討當前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堅持學有所思,貫徹學以致用。7月12日,食安康董事長陳旭光勉勵實踐團:“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數據化為核心,學以致用,敢于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食品快檢實驗室進社區、進食堂,筑力打造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團聽取食安康董事長陳旭光的講解(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在崗位科學家金永國教授帶領下,華中農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湖北省安陸市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進行交流訪談。通過湖北神丹總經理李清逸的介紹,實踐團了解到該企業為保障蛋品的質量與安全,創造了從生產到包裝、從原材料到成品、從工廠到餐桌的全流程、全系統、全鏈條的生產與銷售體系。

實踐團與湖北神丹總經理李清逸及金永國教授在會議室討論(通訊員 付欣然 攝)
進社區:“食律”科普,耕馳飲食之道
“食以養心,動以練氣,合理膳食并適當運動是有效緩解心血管疾病的方式......”
為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增進社區居民幸福感,7月15日上午,華中農大“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于湖北省洪山區書城路社區開展了一場以“夏季食療養心”為主題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結合中醫理論為居民們科普養心的好處與方法。實踐團還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背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準確找到并按摩養心穴位。參與宣講的社區居民紛紛嘗試,現場氣氛熱烈。

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宣講(通訊員 何石艷攝)
在華農西社區,實踐團圍繞夏季食品保鮮為到場居民詳細科普了食品保鮮方法。實踐團講師分門別類地介紹了新鮮果蔬、熟食、肉類魚類、奶制品等不同食物的正確存放時間及存放方法,還針對日常容易出現的誤區進行了科普。

實踐團王宇博講解食品保鮮知識(通訊員 李羿潔 攝)
“食品科普課堂讓我收獲了很多,我明白了很多我之前存在的儲存食物的誤區,以后在生活中能夠更加注意。”社區居民張曉麗說道。
進市場:“食檢”交流,共筑食安之堤
“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建立食品追溯體系,既可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也可以保護經營者的自身安全......”
落實索證索票,守護食品安全。7月19日,實踐團走進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開展農學大講堂,從索證索票制度、農獸藥殘留、夏季食品儲存等方面向到場經銷商代表們開展了共三場科普宣講活動。

華中農大社會實踐團于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開展農學大講堂(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實踐團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針對武漢本地夏季氣候特點,從溫度調控、設備維護、分類存放、蟲鼠污染等多方面向各位經銷商提出了夏季食材儲存的措施。

經銷商代表認真聽取實踐團宣講(通訊員 付欣然 攝)
通過走訪交流,實踐團對白沙洲農副大市場整體運作和食品風險控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安達蔬菜商行,王紅經理說道:“我們每天嚴格按要求索證索票,同時我們也將用最快的速度確保果蔬能在最好的狀態下售賣給顧客。一般兩天就能實現從田間到市場。”

實踐團與王紅經理討論(通訊員 付欣然 攝)
白沙洲大市場檢測中心,在專職檢測員熊麗娟、陳文芳和徐箐筠的講解下,實踐團感受到了“快檢”雖快,但并不簡單,既需要進行嚴謹的前期準備,又需要遵守嚴格的操作規范。從配制試劑到取樣切片,從萃取震蕩到樣品測試,實踐團親身參與果蔬農藥殘留的檢測,感受到了快檢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實踐團成員對當日抽檢果蔬進行農殘檢測(通訊員 付欣然 攝)

檢測中心檢測員指導實踐團進行數據處理(通訊員 付欣然 攝)
進街道:“食話”溝通,洞曉民生之慮
為了解全面而真實的公眾心聲,實踐團聚焦食品安全安全熱點問題,依次走訪調研了武漢市江漢區、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東西湖區等地的共287位市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

實踐團于武漢市武昌區進行問卷調查(陳伊雯 攝)
“我們很關注食品健康問題,我們自己就是做餐飲的,所以非常注重食品的衛生與健康。”實踐團于武漢市江漢區江漢路采訪的商家孔曉軍如是說道。

實踐團與孔曉軍進行訪問調查(通訊員 付欣然攝)
在武漢市洪山區的豆豆雜糧店,店主鐘良霞她熱情地接待了實踐團成員,她詳細介紹了雜糧和豆類在夏季的儲藏技巧。鐘良霞說道:“夏季濕度大,雜糧容易受潮,我們每天都會檢查儲藏環境,確保干燥通風,保障食品安全是我們的責任。”

實踐團與豆豆雜糧店店主鐘良霞交流(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安全食品體現民之所想、民之所向,食品安全呼喚同心協力、凝聚力量。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結合專業知識和實際情況,設計食品安全問卷調查,仔細聽取市民們對“舌尖上的安全”的看法,收集到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進青少年空間:“食育”宣講,燭照成長之路
7月19日至22日,實踐團先后前往武漢市洪山區江宏新村社區、景江社區和農科院社區的愛心托管班,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科普宣講。
“大家認識袁隆平爺爺嗎?”在江宏新村社區,實踐團聯合華中農大“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為小朋友們帶來了“粒粒皆辛苦 感恩每一餐”的專題課堂。到場40余名孩子積極參與,氣氛熱烈。

小朋友們積極回答問題(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實踐團成員陳伊雯與孩子們互動(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在農科院社區,實踐團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開展了一場以“正確認識甜品,健康護航成長”為主題的食品知識科普活動。
談到食用過多甜食的危害,小朋友們紛紛踴躍發言:“我吃了太多的糖,長了蛀牙”“我知道吃了太多巧克力的話就會變胖,胖得跑不動了”“有的糖里面有對身體不好的東西,不利于消化”......

孩子們積極回答問題(通訊員 付欣然 攝)
實踐團講師巧妙地將枯燥的食品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從引起肥胖、形成齲齒、傷腸胃、增大糖尿病風險等四個方面詳細科普了過度食用甜食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及其背后的原理,以期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為青少年們播種健康飲食的種子,助力青少年茁壯成長。

實踐團與農科院社區青少年空間的孩子們合影留念(通訊員 付欣然 攝)
以專業知識融匯宣講熱情,以真誠態度傳遞健康知識。實踐團隊長李羿潔感慨地說:“我們非常榮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到各地科普食品安全與營養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更加堅定了繼續傳播食品安全知識的決心。”
據悉,在本次“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中,華中農業大學赴武漢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圍繞“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擘畫“抱誠守真”的青春華章,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科普宣講與探訪學習齊并舉的實踐方式,開展了線上線下科普講座共12場,專家講座3場,累計覆蓋人數超1800人。未來,華農學子將始終秉持真誠的態度,在實踐中體悟真知,在行動中感受細節,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鍛煉自身本領,讓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