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海軍軍醫大學15名臨床醫學學員組成社會實踐團,以“礪艦·衛民·淬醫”為主題,奔赴戰艦、消防站與基層部隊,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親身解碼不同戰位青年官兵“用奮斗譜青春,以赤誠赴山海”的成長密鑰。
一、礪艦·深藍初體驗:在艦陣鏗鏘中錨定初心

圖為海軍軍醫大學學員在88艦上的升旗儀式
8月2日至13日,實踐團根據大學安排,與其他大一新生一起登上海軍88艦,開展為期十三天的當兵鍛煉。學員們以一名普通水兵的身份,沉浸式體驗艦艇戰位生活:從兩小時的值更執勤到廚房幫廚備餐,從觀摩消防演練到實戰打繩結訓練,從參與海上救援演練到與艦員深入交流,每一個環節都讓學員們收獲深刻。“第一次在搖晃的甲板上站完兩小時崗,汗水浸透作訓服,才真正懂‘以艦為家’不是一句口號,是官兵們日復一日的堅守。”實踐團成員說到,話語里滿是對海軍官兵忠誠與擔當的敬佩。
圖為海軍軍醫大學學員在進行用餐前的準備工作
"左舷三十度,發現疑似落水人員!"在營救海上落水人員操演中,艦員們展示了高效協同的救援流程。險情一經發現,警報響起,救援組迅速就位,小艇在3分鐘內完成吊放,醫療組隨時待命實施急救。整套動作行云流水,展現了艦艇部隊強大的應急處突能力。學員們認真觀摩每一個環節,深刻體會到海上救援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學員祝藝霏全程手持筆記本記錄細節:“作為未來的海軍軍醫,我更關注救援中的醫療銜接——從救生艇轉運到艙內急救的每一秒,都可能決定生命存亡,這讓我對‘戰救時效’有了全新認知。”
圖為救生艇正在趕往假人落水點
在與88艦官兵的座談交流中,服役十五年的鞠班長回想起一件往事:“那天上午是晴空萬里,下午就開始下暴雨了。我完全沒有想到有會有這樣的天氣,下午的時候,接到緊急通知,需要冒著暴雨,在甲板上執行一個任務。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帽子不小心被吹飛了,我伸手接的同時,正好一個浪打過來,差點兒摔到船下面。”他說,那次是他離死亡最近的一次。但是,采訪學員從這些老班長的話中深刻感受到:在他們心中,選擇大海就是選擇奉獻,看到戰艦劈波斬浪,守護萬里海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而在參觀海軍博物館時,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實物,無聲訴說著人民海軍從白馬廟一路走來的奮斗歷程。在"鞍山艦"前,學員們駐足良久,深刻感受到新時代海軍軍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從“近海防御”到“遠海護衛”,人民海軍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堅守與犧牲。作為新時代海軍軍醫,我們既要能在病房救死扶傷,更要能在戰位保障戰斗力,這是我們必須扛起的責任。
圖為博物館講解員為參觀學員進行講解
二、衛民·赤誠守平安:在逆火而行中讀懂擔當
8月1日建軍節,實踐團來到上海市楊浦區消防站,開展"消防開放日"實踐活動,近距離體驗消防官兵的日常戰備生活,系統學習消防裝備使用與應急救援知識。通過實地參觀和戰士的講解,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消防官兵們的訓練復雜而艱苦,除基礎體能保障外,更涵蓋裝備操作、滅火技術、數十種繩結打法、破拆與急救等技能,每一項都須錘煉成肌肉記憶。真火模擬、實戰演練與戰術推演,以反復淬煉筑牢出警平安歸來的根基。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消防車及車上消防工具
“警鈴就是命令,一秒都不能耽誤!”消防員的這句話,在實踐中得到了生動印證。從警鈴響起到消防車駛出,消防員需立即中斷所有狀態,以最快速度沖向車庫、穿戴戰斗服、登車出發,整個過程必須以秒計算。首批力量到場后,1分鐘內完成火情偵察與報告,1.5分鐘內鋪設首批水帶干線并出水控火,3分鐘內完成救人、滅火、排煙等作戰任務的初步部署——這一組組精準到秒的時限,讓學員們深受震撼。每一刻精準時限,皆折射出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敬畏。
圖為消防官兵們在進行日常訓練
實踐團還走進消防官兵的生活區。整潔宿舍中,棱角分明的軍被、整齊擺放的物品,無聲詮釋著消防隊伍的過硬作風。而消防隊長一句"人民安危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更是道出了消防官兵"逆火而行、向險而奔"的英勇與堅定。這種信念,讓學員們深刻認識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口號,而是無數消防官兵用汗水甚至生命踐行的莊嚴承諾。
圖為消防官兵整齊的內務秩序
三、淬醫·基層顯擔當:在扎根奉獻中踐行使命
實踐團以龐珍學姐——一位主動選擇奔赴西沙的藥學畢業生、如今的少尉醫師為典型,開展了一場關于"基層淬煉、醫者擔當"的主題座談。龐珍學姐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她如何打破"基層軍醫只會開感冒藥"的偏見,普及戰救技能、推動急救培訓的實踐過程。
"去年,一位戰士因爆發性心肌炎突然倒地,現場人員誤以為是噎食,實施海姆立克法長達15分鐘,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這個令人痛心的案例,讓在場學員瞬間沉默。龐珍學姐語氣沉重卻堅定:"戰救培訓、心肺復蘇,這些看似普通卻至關重要的技能,在基層往往需要反復教、持續抓,雖耗時費力,卻真正關乎官兵生命、關乎戰斗力。"
龐珍學姐的成長經歷,同樣給學員們帶來了深刻啟發。她坦言,自己曾是性格內向的“I人”,初到西沙時甚至不敢主動與戰士交流,但在一次次上門送藥、組織培訓的過程中,她逐漸明白:“基層是最好的‘練兵場’,只有放下‘天之驕子’的光環,真正走進官兵,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如今,她已成為海南省“青年講師團”成員,隨三沙市青年宣講團赴北京、海南等地開展“扎根島礁・建功青春・報效祖國”主題宣講,用自己的故事鼓舞更多青年。
圖為龐珍在進行體能訓練
“不要被‘基層軍醫’的標簽限制,”龐珍學姐看著在場的學弟學妹,眼中滿是期許,
“每朵浪花,各自澎湃;每段青春,別樣精彩。青春充滿了無限可能,無論是潛心學習專攻績點,還是廣泛實踐拓寬能力素質,只要用心去做,去經歷,去成長,都將收獲自己的精彩。
踐行強軍目標,不負青春使命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是一次身體的磨礪,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艦艇上每兩小時的守望,消防訓練場上高溫的炙烤,西沙島礁上的執著堅守,共同繪就了一幅新時代青年官兵"奮斗譜青春、赤誠赴山海"的壯麗畫卷。
“以前總覺得‘強軍興軍’離自己很遠,現在才明白,它就在艦艇的每一次值更里,在消防的每一次出警里,在基層軍醫的每一次巡診里。”在回來后的總結與交流會上,組長李康鑫感慨道?偨Y的最后,成員們集體表示,將把此次實踐的所見所感、所悟所獲轉化為奮進的動力,帶回校園、融入學業:既要深耕醫學專業,練就“救死扶傷”的過硬本領;更要牢記“海軍軍醫”的特殊身份,強化“服務基層、保障戰斗力”的使命意識,努力成長為“精醫療、懂戰救、善組訓、能管理”的新時代海軍軍醫,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用青春與熱血書寫屬于自己的無悔篇章!
供稿:“礪艦·衛民·淬醫”主題暑期社會實踐團
作者:李依蘭
拍攝:超玥
策劃:李康鑫、陳婕、陳胡若愚
編輯:石浩廷、趙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