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族小學,探尋土家語與擺手舞傳承之始
6月27日,“百福非遺傳承保護調研實踐隊”踏入百福司鎮民族小學。在這里,實踐隊隊員們與土家語特聘教師儲永明、擺手舞教學老師彭金蘭展開深入交流。儲永明老師指出,土家語因語言氛圍缺失且無文字體系,對外傳播困難重重,同時學習與傳播士家語缺乏資金和政策支持,但本民族傳承士家語的需求迫切。交流間,儲老師還向隊員們傳授了幾句土家語。
圖1采訪儲永明老師
隨后,實踐隊與彭金蘭老師交流。彭老師介紹,自1990年擺手舞進入百福司鎮,便得到鎮上大力扶持,傳承人積極將擺手舞文化向外傳播,使其發展態勢良好。期間,校園里優秀小鼓手展示了精湛打鼓技巧,部分同學也呈現了擺手舞片段。
探訪舍米湖村,聆聽擺手舞歷史脈絡
6月29日上午,實踐隊來到舍米湖村。縣級非遺傳承人彭成兵先生帶領隊員參觀擺手堂與舍米湖民族文化中心,為大家講述擺手舞曲折的發展歷程。彭先生表示,舍米湖村村民大多熟稔擺手舞,相聚時常共舞,場面熱鬧非凡。
圖2采訪彭成兵先生
對話村委書記,了解擺手舞發展新貌
6月30日,實踐隊有幸采訪舍米湖村委書記彭南清。彭書記介紹了國家發掘并支持擺手舞發展的歷程,其間擺手舞雖歷經波折,但如今已步入良好發展軌道。書記還闡釋了大埋王于無的主日家和出廣對捏王無的保護支持政策。目前,擺手舞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備受關注。舍米湖村正全力推動擺手舞傳承發展,彭書記簡要勾勒了未來擺手舞傳承發展的目標,力求讓這一文化瑰寶代代相傳、愈發興盛。
圖3調研團隊與彭南清書記合照
此次調研活動,實踐隊深入了解百福司非遺傳承情況,隊員們收獲獨特難忘的經歷。有志愿者稱,此次是首次深度接觸土家族文化根源,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蘊令人震撼,日后將持續探索土家族文化。非遺文化是民族記憶的鮮活載體,此次“百福非遺傳承保護調研實踐隊”的探尋之旅不僅是對土家語、擺手舞等珍貴文化遺產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精神的接力。在時代浪潮中,愿更多人投身非遺保護,讓土家族文化在內的諸多瑰寶持續綻放光彩,續寫民族文化的絢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