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金鵬 陳鍵(師)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其中,農耕文化作為春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瑰寶。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許多傳統非遺農耕文化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有義務和責任去傳承和弘揚這些珍貴的傳統非遺農耕文化。

實踐隊與支教班級合影
(付康 攝)
2025年1月,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稻草人”義務支教志愿服務實踐隊來到福州倉山淮安實驗小學,這支由研究生組成的隊伍在留校科研實踐過程中,將學術熱情與社會責任相結合,深入周邊中小學校園,開展了一場以“講好春節的非遺故事”為主題的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實踐隊員開展室內課程講授
(童金鵬,文瑾,湯宇璐 攝)
實踐隊以“講好春節的非遺故事”為核心,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課程。其中,福州傳統非遺農耕文化故事“田螺姑娘”成為課程亮點,隊員們通過生動的講述、豐富的圖片和互動問答,將這一古老傳說背后所蘊含的勤勞、善良與智慧傳遞給孩子們。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舉手提問,現場氣氛熱烈。

實踐隊員開展室外課程講授
(姚舒婷 攝)
除了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實踐隊還帶領孩子們一同維護共建的“小水滴”菜園,隊員們向孩子們介紹了田埂的規劃和種植知識,指導他們進行澆水、除草和施肥等日常維護工作。孩子們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農耕文化的魅力,感受勞動的樂趣。一位參與活動的孩子興奮地說:“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于春節和農耕的知識,還親手種下了一顆種子,期待它在春天發芽。”

實踐隊員指導種植過程
(童金鵬 攝)
“稻草人”義務支教志愿服務實踐隊的這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知識與歡樂,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非遺文化傳承的種子。通過生動有趣的課程和實踐體驗,孩子們對春節非遺農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實踐隊的研究生們也在活動中踐行了社會責任,將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