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文明的浩渺星河中,非遺文化宛如熠熠星辰,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智慧,綿延數千年而璀璨不息。剪紙藝術,作為其中一抹獨特的亮色,以紙為墨、以剪代筆,在鏤空與鐫刻間,勾勒出世間萬象,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東北農業大學“匠心傳承,妙手生花”社會實踐團于2024年7月9日至2024年7月15日走進非遺崔氏剪紙傳承人戚玉恒老師的藝術天地,在那里,古老剪紙技藝的神秘面紗被緩緩揭開。隨后,實踐團成員帶著所學所悟,奔赴學校與幼兒園,以青春之力掀起一場非遺文化傳播的熱潮 。
拜訪非遺崔氏剪紙傳承人戚玉恒老師
2024年7月9日,在濱湖社區的一間工作室里,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見到了非遺崔氏剪紙傳承人戚玉恒老師。工作室的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精美的剪紙作品,有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圖案,還有展現宏大場景的敘事性剪紙,這些作品仿佛在訴說著剪紙藝術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讓成員們一進入就被深深吸引。
戚玉恒老師熱情地接待了大家,他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眼神中透著對剪紙藝術的執著與熱愛。在交流過程中,老師向成員們詳細介紹了崔氏剪紙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提到,崔氏剪紙源于民間,承載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每一幅剪紙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好寓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為了讓成員們更直觀地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戚玉恒老師現場展示了剪紙技藝。只見他手持剪刀,在紅紙上游刃有余地穿梭,紙張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短短幾分鐘,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便躍然眼前。成員們不禁為老師精湛的技藝所折服,紛紛贊嘆不已。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成員們也紛紛拿起剪刀和紙張,親身體驗剪紙的樂趣。從簡單的對折、勾勒輪廓到小心翼翼地裁剪,大家在實踐中逐漸領悟到剪紙藝術的精妙之處,雖然作品略顯稚嫩,但每個人都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走進學校,播撒非遺種子
2024年7月12日帶著在戚玉恒老師那里學到的知識和對剪紙藝術的新感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學校。在教室里,成員們精心準備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非遺剪紙宣傳活動。他們首先通過PPT向同學們展示了在戚玉恒老師工作室拍攝的各種精美剪紙作品,以及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傳承現狀,同學們被這些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的剪紙作品深深吸引,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接著,實踐團成員們分享了自己在學習剪紙過程中的趣事和收獲,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中來。在互動環節,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提問,實踐團成員們一一耐心解答,并現場指導同學們進行簡單的剪紙創作。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同學們用自己的雙手剪出了一幅幅充滿童趣的作品,雖然手法還很生疏,但他們對非遺剪紙的興趣和熱情卻被充分點燃。通過這次活動,非遺剪紙的種子在校園里悄然種下,相信在未來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走進幼兒園,傳承從娃娃抓起
傳承非遺文化,要從娃娃抓起。2025年7月15日實踐團來到了幼兒園,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剪紙啟蒙課。
在幼兒園的教室里,屏幕上播放著精心制作的關于非遺剪紙的動畫視頻,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畫面,向小朋友們介紹了剪紙的基本概念和有趣的剪紙故事。他們或許還不太明白非遺剪紙的深刻內涵,但在他們心中,已經對這門傳統藝術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為未來非遺文化的傳承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匠心傳承,妙手生花”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非遺崔氏剪紙藝術,更通過走進學校和幼兒園,將這一寶貴的傳統文化傳播給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傳承非遺文化的道路上,每一次的宣傳和推廣都像是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傳統文化前行的道路。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遺剪紙這朵藝術之花將永遠綻放,傳統文化的血脈將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延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