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樊乘風 李國鑫/文圖)誕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紅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仍將閃爍出更加耀眼的精神光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路標。為深入了解和傳承紅旗渠精神,2025年1月10日,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無機2302實踐團隊赴河南安陽紅旗渠紀念館開展實踐活動。
圖為紅旗渠紀念碑。李國鑫 攝
上午十點,實踐團隊來到紅旗渠紀念碑前。紀念碑巍峨聳立,正面鐫刻著“紅旗渠精神永在”七個大字,它是紅旗渠精神的象征,代表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無數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
圖為實踐小隊成員在館前合照。李國鑫 攝
隨后,為了深入學習、了解和傳承紅旗渠精神,實踐團隊來到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紀念館造型獨特,形似舞動的紅色飄帶和靈動渠水,以紅色為主色調,象征著革命精神與修渠者的堅定信念。展館區占地4000多平方米,主展廳為半地下室建筑,前段懸挑在干渠之上,與分水苑景區景觀相融,獨具特色。
圖為團隊成員觀看學習展板中歷史。李國鑫 攝
入館,一塊展板映入眼簾。展板以紅色為主色調,左側醒目地寫著“千年旱魔世代抗爭”幾個大字,右側是關于林州地區干旱歷史及人們抗爭歷程的文字介紹,配有干旱土地龜裂的圖片,背景還能看到山石的景象,整體氛圍莊嚴肅穆,深刻展現了當地人民與干旱長期斗爭的艱辛歷史和不屈精神,團隊成員正專注地看著展板,認真了解這段歷史。
圖為團隊成員觀看學習展板中歷史。李國鑫 攝
館內一角,展示的是紅旗渠紀念館內的另一處展板。展板主體為紅色,上面用金色大字寫著“紅旗引領創造奇跡”,旁邊是關于紅旗渠修建過程及意義的文字介紹,文字內容講述了在紅旗引領下,林縣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歷經十年,憑借著頑強的精神和團結協作,創造了紅旗渠這一偉大工程奇跡,改變了當地的生存環境和發展面貌。展板左側還配有一些歷史照片和資料,團隊成員正專注地觀看展板,整個場景給人一種莊重且充滿敬意的感覺,彰顯了紅旗渠精神的偉大與不朽。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人物雕塑。李國鑫 攝
紀念館中央展示著一組生動的雕塑,雕塑人物在進行紅旗渠修建時的工作,人物神態和動作栩栩如生,展現了當年修建者們的艱辛與堅毅。雕塑周圍的墻壁上掛著多幅黑白歷史照片,展示的是當年修建紅旗渠的真實場景,記錄了那段艱苦而偉大的歷史。團隊成員正專注地看著雕塑,感受和緬懷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整個場景布置在一個仿巖石的環境中,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人仿佛回到了紅旗渠修建的那個年代,深刻體會到紅旗渠精神的偉大與不朽。
圖為團隊成員觀看學習展板中歷史。李國鑫 攝
“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周恩來”,周總理的這段話高度贊揚了紅旗渠工程的偉大成就,將其與南京長江大橋,視為新中國的兩大奇跡之一。展板右側還有關于“英雄人民,太行豐碑”的文字介紹,以及一些歷史照片,團隊成員正專注地觀看展板,整個場景莊重而富有教育意義,彰顯了紅旗渠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帶著青春氣息的少年男兒在此刻與紅色巨人同頻共振,恰似那奔涌不息的黃河之水。隊員們通過充實豐富的實踐,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紀念館不僅是對英烈的永久紀念,也是對新時代每個人的精神鞭策。每個人都將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先烈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嶄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