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7月10日,為深入挖掘金寨山茶油產品衍生價值,打響“東方橄欖油”名號,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一皖茶油”實踐隊深入安徽金寨油茶產區,開展系列調研活動,深入了解金寨山茶油產業發展痛點,尋找油茶促進鄉村振興的契機。
得天獨厚“皖式”油 山林孕育好品質
甫一踏入金寨東旭大別山油茶基地,漫山油茶樹枝繁葉茂,碩大油茶果映入眼簾。團隊成員在基地負責人徐浩先生帶領下,進入油茶林間,真實接觸油茶樹及其果實。經徐先生介紹,“一皖茶油”實踐隊了解到,安徽金寨是中國油茶種植北緣,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在北緯29°至35°的廣袤大別山區,山茶果歷經13至14個月的生長周期,經采摘、曬果、壓榨、萃取的加工過程,成為被譽為“東方橄欖油”的珍貴茶油。
在徐先生的提醒下,團隊成員驚喜地發現油茶園中的巧思——為迎合油茶喜光特性而依托梯形設計的分布格局。徐先生向團隊成員們解釋道:“梯形種植設計最大地利用了光照,促進了油茶果發育,提高了掛果率。在雨季,水土流失也得到緩解,更有利于油茶樹根系發育。”但這使得農戶需定期親自進行除草、灌溉等管護工作,而無法接受大型機械作業,每畝年均需投入約60個工時,人工成本占總生產成本一半以上,且作業效率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提升。實踐隊通過此次參訪,對油茶的一產環境有了直接認識。
圖為油茶基地部分茶田 張佳樂 供圖
油茶產品陷困境 創新發展道路長
為充分了解茶油二產及衍生發展的現狀,“一皖茶油”實踐隊參訪金寨油茶產業園,開展油茶專項產業咨詢會。山美茶油公司余光明總經理和東旭大別山公司胡勝春總經理熱烈歡迎團隊成員調研,給予實踐隊創新創業指導。
咨詢會上,就油茶產品信任危機,余總經理指出:“經歷‘五斤果出一斤籽,五斤籽榨一斤油’的高損耗,純正山茶油合理售價必超八十元每斤,與電商充斥的二三十元‘調和油’形成巨大反差,嚴重扭曲認知,沖擊品質企業,銷售成為難題。”為助力企業發展,團隊負責人李蔡翔向余總經理和胡總經理闡釋了“探索茶油的新概念衍生品與多元化營銷”創業計劃,胡總經理認為,開發油茶成分美妝品是應對市場要求拔高的良好舉措。
當前,以東旭大別山和山美山茶油為代表的金寨山茶油龍頭企業,致力于提升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真正將金寨山茶油打造為“東方橄欖油”,實現好油溢價,普惠中小農戶,承擔企業責任,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油茶產業咨詢會 張佳樂 供圖
調研實踐促發展 青年責任譜新章
調研期間,團隊扎根梅山鎮、油坊店鄉和燕子河鎮等油茶產區,走訪13個農業工作站,收集587份有效問卷,獲得11份基層單位感謝證明,調研成果豐富。
在金寨縣經濟開發區黨建辦組織的實踐總結會上,團隊成員董思語代表團隊做總結匯報,她提到:“大學生帶知識下鄉,點燃鄉村活力,筑起校地連心橋。”團隊指出,可通過強化山茶油與健康觀念的相關性,直擊營銷痛點。此外,提升山茶油的數據收益和環保收益也是順應發展的有效路徑。黨建辦張卓副主任認為,實踐團隊系統性整合產業信息,以經濟學研究視角提出創新創業設想,為金寨茶油注入知識活力和創新思維,架起產銷對接橋梁,激發產業內生動力,賦能鄉村振興人才造血。
圖為“一皖茶油”團隊合照 張佳樂 供圖
百年古木孕金果,一脈匠心守山珍。實踐隊深知,這抹舌尖的醇香承載著生態價值與鄉愁記憶。團隊將以知識助農破局,搭建產銷新橋梁,共促工藝升級與品牌新生。大別山間,茶果的芬芳沉淀著時光,相信在各方守護下,這片青山饋贈的“液體黃金”必有新生。
(通訊員 董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