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阜南縣王店孜鄉圓滿結束
近日,阜陽理工學院“青春繪夢”社會實踐服務團隊走進阜南縣王店孜鎮東薛小學開展為期一周的“童心港灣 暖心支教 ”三下鄉實踐活動。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下,“青春繪夢”三下鄉團隊為進一步踐行該戰略的實施,對此開展了多方面的實踐活動。
圖為阜陽理工學院實踐團成員集體合照
以愛之名,為夢支教
以愛之名,為夢支教,青春詠躍動,投身遠方。本次實踐活動任務中,就有引導幫助當地的留守兒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和培養學習之外的興趣愛好;活動開展方式以開展特色興趣活動,面向學生開展手工課、創意畫等內容,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從簡單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實踐團隊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年級進行分班,隊員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創意畫,隊員們被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的想法與話語打動,孩子們的臉上也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實踐隊員們在活動中深刻感受到了鄉村的溫暖與需要,他們的心靈受到了觸動。
圖為實踐成員帶領孩子們的創意繪畫
交流座談,共謀發展
為提升本次支教的影響和成果,更加深入地開展支教活動,隊員們于7月13日下午同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志愿者團隊進行經驗交流。在交流會上,大家各抒己見,各隊就自身經驗對實踐活動進行了探討,為后續實施支教活動增加了有力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會上,阜陽理工學院團委老師孫情情提出:就如何加大合作力度,如何提高隊伍支隊數量做出一系列建議;并表示鼓勵大學生爭做先鋒隊,積極為鄉村留守兒童教育增添新鮮活力,積極參與地方組織的支教活動。雙方參加座談會的其他成員也紛紛表示了自己對于此次交流會的認同以及見解。
圖為阜陽理工學院實踐團隊與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志愿者團隊探討
墻繪創作,繪夢校園
基于交流會的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我們的實踐團隊懷揣著對藝術創作的熱忱,決定對校園環境展開一場別具一格的改造之旅。我們致力于將藝術的精髓與校園的環境完美融合,為此,我們進行了細致而周密的規劃和設計。
我們計劃將藝術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面墻壁、每一處空間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我們將通過墻繪創作,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溫馨、充滿藝術氣息的學習環境,讓藝術的魅力在校園中流淌,激發學生們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持續努力,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夢想起航的地方,讓藝術的魅力在這里綻放。
圖為實踐團成員墻繪過程
情切慰問,情暖人心
在七月十六日下午,阜陽理工學院副校長張效英同志率學生工作處主任陳文亮及團委老師桂文學等一行,正式抵達阜南縣東薛小學,對參與“青春繪夢”三下鄉實踐活動的團隊成員表達了深切的關心與慰問。此次慰問旨在深入了解團隊成員的實踐成果與工作環境。同時表達學院對實踐團隊成員寄予厚望,期望他們繼續發揚奉獻精神,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為實踐活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
圖為東薛小學楊嬌云校長(左)阜陽理工學院張效英副校長(中)阜陽理工學院團委老師孫情情(右)
隨后阜陽理工學院和東薛小學雙方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進行了座談。雙方校領導在會上表示后續將加深兩校之間的社會實踐合作交流,并希望今后能夠合作開展更多豐富多樣、更具深度的教育實踐活動。阜陽理工學院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將持續發揮其在教育資源上的優勢,致力于為鄉村學校提供更為多元化、更具深度的支持與幫助,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
在交流會結束后,東薛小學為表示對阜陽理工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該校的奉獻和成就的深深謝意,特精心寫下并贈予阜陽理工學院校方一面錦旗,以此作為對團隊卓越付出的誠摯感謝和崇高贊揚。這面錦旗不僅是對團隊辛勤工作的一種肯定,更是東薛小學師生們對他們傳遞愛心、播種希望的感激之情的真摯體現。
使命在肩,青春無悔。在本次實踐的過程中,阜陽理工學院實踐團隊成員紛紛認識到,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的鍛煉,更是青年學子與鄉村的一場心靈對話,也希望此次實踐活動,能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使孩子們更好地展現自我、探索潛能。這不僅提升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促進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了青春力量。
青春聚力走基層、下鄉支教正當時。鮮花,向陽盛開;青年,向上生長。志愿者們懷赤誠之心,行熱愛之事,三下鄉征途在路上,志愿者們凱歌前行。
(圖/劉欣悅 文/劉欣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