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綠蔓紅果富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貴州省羅甸縣兵分三路,深入一線,通過跨地域消費調查、開展座談與市場分析,多維度調研火龍果產業發展現狀,探尋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助力破解當地特色農產品發展瓶頸。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
實踐前期,實踐團成員分別赴陜西西安、榆林、咸陽等地核心商圈與社區,針對外地消費者開展第二輪精準問卷調研。隊員們使用平板電腦詳細記錄消費者對火龍果品質偏好、價格接受度及購買渠道選擇等核心數據。“您是否了解地理標志產品?”“更看重甜度還是外觀?”一個個問題直擊消費痛點。通過線下問卷線上實時錄入,當日實踐團收集有效問卷350余份,初步構建跨區域消費數據庫,為優化外銷策略提供關鍵依據。
▲圖為實踐團成員開展問卷調查
火龍果種植基地現場,一名實踐團成員繼續深入走訪本地商超與農戶自營點。帶著本地人反而難買到正宗羅甸果的疑問,隊員追蹤火龍果從枝頭到本地貨架的流轉鏈條,記錄運輸時效、價格分層及終端銷售矛盾。在龍坪鎮集市,隊員與果農并肩整理貨筐,親身體驗“清晨采摘午市賣”的供應鏈節奏,發現本地市場存在品牌識別度不足、優質果外流等問題。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羅甸本地市場記錄火龍果銷售情況
兩名實踐團成員走進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與相關負責人展開座談。聚焦“山地種植機械化難”“深加工產品單一”等前期發現的瓶頸,隊員們結合調研數據,詳細詢問土地流轉配套政策、冷鏈補貼落地情況及新品種推廣計劃。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農險補貼線上申領系統,并表示當地將試點山地軌道運輸機,破解采收運輸難題。此次座談幫助實踐團厘清了政策支持與產業需求的契合點,為進一步調研打下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政府工作人員座談場景
調研結束后,實踐團成員通過視頻會議梳理調研信息,通過交叉比對數據,聚焦“品質溢價”與“產業鏈延伸”兩大突破口,初步形成“地理標志防偽溯源+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開發”雙軌助農策略,通過建立思維導圖,初步形成助力產業升級的實踐方案。
▲圖為實踐團成員召開線上會議分析調研問題
本次實踐通過“消費端—生產端—政策端”三維穿透式調研,精準定位羅甸火龍果“優質難優價”“山地規模受限”等深層矛盾。實踐團以數據為針、問題為線,串聯起產業振興的關鍵脈絡,為后續構建“品質認證+科技賦能+文旅融合”的產業升級模型奠定堅實基礎,讓青年的智慧在鄉村振興的熱土上破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