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析茶樣 探知品質
于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析樣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踐隊成員們逐步熟悉茶葉樣品分析的各個環節。從樣品的前期預處理開始,隊員們小心翼翼將提前粉碎好的茶粉樣品,進行稱取、浸泡等操作,力求保證樣品的代表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之后,隊員們學習使用移液槍,精準福林酚等試劑,以提取茶葉中的有效成分用于后續測定茶葉品質。

圖為隊員林雪菲用電子天平定量稱取茶粉樣品。楊鎧 供圖
當進行儀器分析時,隊員們圍在操作儀器的技術人員身旁,專注觀察每一個步驟。技術人員一邊操作,一邊詳細講解儀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點,比如高效液相色譜儀如何通過分離茶葉中的不同化學成分,來檢測茶葉中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質的含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如何對茶葉的香氣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隊員們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技術人員展開熱烈討論。

圖為隊員們查看分析實驗數據。楊鎧 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分析樣品。曾歆然 供圖
安溪鐵觀音集團:回溯茶史 感悟傳承
踏入安溪鐵觀音集團歷史展館,在科技小院陳成聰主任引領下,實踐隊探尋千年茶香脈絡。歷代制茶工具陳列區里,古老茶勺、茶焙,竹編搖青篩靜靜陳列,似留存著茶葉碰撞余音。
展館圖文與實物串聯起安溪深厚茶文化底蘊:泛黃古籍記載宋元茶葉外貿輝煌,老照片定格明清“鐵觀音”定名時茶農喜悅,現代榮譽牌匾見證安溪烏龍茶制作技藝的非遺榮光。十余道制茶工序,從采摘到烘焙,如古老樂章,訴說安溪人對茶的執著熱愛。
隊員們駐足珍貴展品前,認真聆聽陳主任講解。在烏龍茶制作工藝展示區,細觀工序模型演示,品味制茶人智慧;于安溪鐵觀音發展歷程展區,見證從作坊到現代化企業的蛻變,透過老照片與歷史文件,感受傳承創新的艱辛與榮耀。
圖為安溪鐵觀音集團展館內部分榮譽展覽。肖晨昊 供圖
安溪鐵觀音集團搭建的茶文化交流平臺,讓實踐隊明晰:茶葉不僅是飲品,更是閩南風土人情載體、聯結世界的文化符號,承載生活智慧與情感,靜待更多人探尋茶香里的歲月溫度。此次茶業實踐,隊員們在學中悟、在悟中行,以青春力量助力茶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讓茶香在實踐中愈發醇厚悠長。
通訊員 蘇安妍 冷思睿 王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