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鄉村振興、彌合數字鴻溝的部署,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阡陌網安行・芯火護桑梓”走訪宣講團于7月10日至30日深入合肥梁園鎮,開展網絡安全知識宣講與智能手機操作指導活動,助力農村居民提升數字技能與反詐意識,為鄉村數字生活筑牢安全防線。
隨著5G技術普及,智能手機已成為鄉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工具,移動支付、線上購物、視頻通話等數字服務走進千家萬戶。然而,多數農村居民缺乏系統的數字知識學習渠道,對智能手機操作和網絡安全防護知之甚少,成為網絡詐騙的易受攻擊群體。淮北師范大學這支由6名2023級網絡工程專業學生組成的團隊,正是針對這一現狀,帶著專業知識與服務熱情走進鄉村。
固定課堂里的“數字安全課”
7 月15日清晨,團隊在村委會廣場搭建起“數字安全固定課堂”。紅色橫幅“守護數字生活遠離網絡詐騙”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廣場周邊的石凳上早早坐滿了村民,既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也有抱著孩子的中青年。隊員們結合當地派出所提供的案例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常見詐騙套路,通過手機模型演示如何關閉不明彈窗、識別釣魚鏈接等實用操作。針對老年群體,團隊專門設計了“銀發小課堂”,將復雜操作拆解為簡單步驟,打印成圖文并茂的彩色手冊,隊員們蹲在地上用樹枝模擬手機界面,手把手指導老人使用視頻通話、健康碼等基礎功能。
此外,團隊還設計了互動環節,通過情景模擬讓村民實地演練識別詐騙話術的技巧。現場氣氛熱烈,村民參與積極性高,有效提升了反詐知識的接受度。
入戶走訪中的“一對一護航”
“小鄭啊,你幫我看看這手機,咋點啥都慢得很?”7月18日上午,團隊開展入戶服務,攜帶包含操作指南、反詐折頁、備用充電線的“數字服務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指導。鄭瑩瑩接過手機,發現內存已被大量冗余照片占滿,她一邊清理緩存,一邊教老人“長按圖片選刪除”的方法:“您看,把這些重復的照片刪了,手機就不卡了,還能存更多新照片。”
針對不同村民的需求,隊員們提供個性化服務:為視力不好的老人調大手機字體,為聽力不佳的村民放慢語速重復講解,為不會說普通話的村民用方言溝通。同時,詳細記錄村民的“數字心愿”,如線上繳費、識別虛假廣告等,納入后續服務清單。對于老人提出的設置子女照片為壁紙、代繳水電費等需求,隊員們均現場協助完成,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圖為隊員們為老人講解智能手機安全使用方法。程堯攝
鄉村數字防線的“青春力量”
實踐活動期間,團隊通過多場固定課堂實現了對絕大多數村民的知識覆蓋,入戶服務也延伸至村內多數家庭,幫助不少村民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并掌握了基礎操作技能。老年群體在數字技能方面的進步尤為明顯,從最初對智能手機的生疏,到逐漸能獨立完成日常操作,變化實實在在。這些成效清晰呼應了團隊在“服務覆蓋、知識普及、社會影響”三個維度的目標設定,讓實踐成果不再是抽象的描述,而是能通過村民的實際改變被真切感知,為后續工作的持續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為部分隊員在服務中心前合影。程堯攝
實踐留下的,遠不止一時的知識傳遞。青年學子用專業服務架起的,是城鄉數字資源互通的橋梁。在農村數字安全服務尚顯薄弱的地方,這些年輕身影帶來的不僅是技能指導,更讓老年群體真切觸摸到科技的溫度 。當視頻通話讓相隔千里的親人“常相見”,當便捷支付讓趕集購物更輕松,當反詐軟件為養老錢“上鎖”,科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術語,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助手。(通訊員馬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