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段園鎮大莊村,夏日的陽光傾灑在連片葡萄園里,串串飽滿的葡萄孕育著豐收希望,也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期許。2025年暑期,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鄉土經濟市場調研隊”奔赴這里,開啟為期一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以青春之姿解碼農村經濟發展密碼,助力鄉村振興征程。

圖片為鄉土經濟市場調研隊到達葡萄園,成員宮子豪攝
聚焦產業轉型:問診葡萄經濟痛點
大莊村作為“段園葡萄”主產區,葡萄種植是支柱產業,6000余畝葡萄園里,巨玫瑰、夏黑等優質品種長勢正好。然而,調研隊深入走訪發現,甜蜜產業背后藏著諸多發展隱憂。
天氣“雙刃劍”,產量不穩定:農戶們無奈表示,葡萄種植靠天吃飯特征明顯。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頻發,或導致葡萄裂果、病蟲害滋生,直接影響產量與品質。遇到惡劣天氣,辛苦一年的收成大打折扣,市場價格也隨之下滑,讓農戶收入充滿不確定性。
銷售渠道窄,議價能力弱:目前,大莊村葡萄主要依賴果商上門收購與農戶擺攤售賣。果商收購時往往壓低價格,農戶為盡快出貨只能接受,利潤被大幅壓縮;擺攤售賣受地域、人流量限制,銷量有限,“好葡萄難賣好價錢”成普遍困境,產業附加值難以提升。
運輸成本高,規模效應缺:村莊葡萄產量相對分散,單個農戶產量低,集中運輸難度大,冷鏈物流配套不足,遠距離運輸易造成葡萄損耗。同時,缺乏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管理,難以形成品牌合力,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圖片展示了團隊成員深入田間,觀察葡萄生長,成員石蕓蕓攝
科技賦能探索:智慧農業破局嘗試
調研隊依托自身專業優勢,致力于為大莊村農業發展探尋新路徑。團隊圍繞智慧農業相關方向,展開了具有針對性的市場調研。精心編制問卷并發放給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及政府部門人員。與村民溝通發現他們迫切希望通過技術實現土地肥力監測和種植區域智能劃分來改進種植計劃;城鎮居民重視農產品溯源及品質安全,期待智慧農業提供支持讓人們吃得更放心;政府部門人員重視技術在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產業規劃引導中的關鍵作用,期望以此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調研顯示智慧農業技術在大莊村有很大應用潛力,像借助農業用地檢測系統能精準獲取土壤墑情和肥力數據幫助提升葡萄品質與產量。推廣時存在不少現實問題,技術門檻高農戶缺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前期投入大村級經濟與農戶難以承擔設備及系統開發費用,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農業部門、科研機構與農戶間數據流通不暢難以形成完整的技術應用閉環。

圖片為團隊進行調研問卷,成員高芷晴攝
青春行動延續:從調研到長效助力
一天的調研雖短暫,“鄉土經濟市場調研隊”的行動并未止步。團隊形成詳實的《大莊村農村經濟市場調研報告》,梳理葡萄產業困境與智慧農業推廣難點,針對性提出建議:
渠道拓展方面:建議搭建農村電商服務站,培訓農戶電商運營技能,借助拼多多、抖音等平臺,開展直播帶貨、產地直發,拓寬銷售渠道;聯動周邊城市生鮮超市、水果店,建立長期直供合作,減少中間環節,提升農戶議價權。
技術落地方面:呼吁政府牽頭,引入農業科技企業,以“政企校農”合作模式,免費或低成本為農戶安裝智慧農業設備,高校團隊提供技術維護與操作培訓;建立農業數據共享平臺,整合土壤、氣象、市場等數據,為產業決策提供支撐。
這次“三下鄉”是淮北師大同學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從田間地頭的深入訪談至數據分析后的方案設計,團隊成員把專業知識和鄉村需求融合,用腳步丈量鄉野用青春展現擔當。可以期待青春力量持續助力下大莊村葡萄產業打破困局,“段園葡萄”的香甜氣息傳得更遠,讓這片土地上的“致富果”切實成為幸福生活的根基,書寫出屬于大莊、屬于青春與鄉土相融的振興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