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材料工程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樊曉瑩和李思敏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陜西省咸陽市秦創原總部大廈人才大市場,開展了一場以“解碼陜西工業密碼”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走訪、互動交流,實踐團成員近距離感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人才集聚活力,深入了解咸陽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的創新舉措。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為陜西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引擎,其總部大廈人才大市場是區域人才資源配置的核心樞紐,承擔著鏈接高校、企業與人才的重要功能。實踐團抵達后,在解說員的引導下,先后參觀了招聘服務大廳、人才政策咨詢區、創新創業孵化成果展示區等功能板塊。在大廳內,電子屏滾動播放著本地重點企業的招聘信息,并且在大電子屏旁邊寫著“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電子屏上有著從高端技術崗到基層服務崗,崗位類型豐富多元;政策咨詢臺前,工作人員正為求職者詳細解讀各種紅利政策,現場氛圍忙碌而有序。

圖為秦創原人才大市場講解員為團隊成員企業招聘等窗口。陳奕澤供圖
“秦創原的優勢在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我們不僅為人才找工作,更要為人才找舞臺。”講解員著重說明到。實踐團在秦創原人才大市場一樓,觀察到常態化招聘會窗口與零工市場五大功能專區(數字人才等)。二樓設有陜西RCEP國際人才服務中心與跨境電商選品中心,打造“絲路數字貿易港”,出口多類商品。尤為重要的是,秦創原為畢業生提供前沿設備培訓和操作實踐,解決其學校所學與企業實際設備脫節的問題,再輸送至企業就業,顯著提升了就業適配性。
近年來,秦創原累計落地轉化企業超700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企業207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35億元。
通過政策支持,金融賦能和人才機制優化加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以西咸新區為總窗口,聯動西安高新區、咸陽高新區等,建立飛地孵化器和協同創新基地強化“一總兩帶”布局,西部大開發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戰略,重點包括基礎設施升級、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

圖為團隊成員對服務大廳中的待辦業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陳奕澤供圖
實踐團成員們結合專業所學,與工作人員圍繞“青年人才就業偏好”“企業用人需求變化”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并且實踐團的成員們在一樓大廳進行了一次“西部大開發民生變化與幸福指數”的調查問卷活動“通過這次實踐學習,咸陽的人才政策既注重‘高端引領’,也兼顧‘基礎保障’,這種全方位的服務體系讓年輕人更有歸屬感。”兩位指導老師則鼓勵同學們:“社會實踐是了解社會的窗口,希望大家把所見所聞轉化為學習動力,未來也能為區域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與秦創原總部大廈人才大市場負責人合影留念。陳奕澤供圖
此次秦創原總部大廈人才大市場之行,讓實踐團成員們直觀感受到了咸陽在優化人才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為。大家紛紛表示,將把實踐中的所見所感融入學習與成長,未來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為家鄉乃至全國的發展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