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5 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聚焦百村支書,耕耘與希望交織的振興之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淮北濉溪,與當地村支書深入交流,探尋鄉村振興的基層密碼,感受基層治理的強大力量。
團隊首先來到安徽省和美鄉村——蒙村,訪談了村支書張書記。張書記介紹,蒙村能有如今的和美景象,網格化治理功不可沒。蒙村將全村劃分為多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專人負責,網格員們不僅要負責網格內的環境衛生、治安管理,還要關注村民的生活需求,及時為村民排憂解難。“小網格”發揮“大作用”,通過網格化治理,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得到及時處理,村民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如今,走在蒙村的大街小巷,干凈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民居,處處展現出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而這背后,是無數網格員們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



談及鄉村振興的“密碼”,張書記笑著說:“我們村的‘完美桃’甜度高、品相好,通過電商渠道遠銷各地。村里還發展孔雀養殖產業,打造農旅融合項目,又可以來就可以看到我們開屏的大孔雀!”游客不僅可以來采摘農產品,享受真正的純天然水果,同時也可以看到美麗的鄉村風景。

如今的蒙村,不僅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顯著躍升,更在人文關懷與鄉村文化建設領域亮點紛呈,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近期,2025年安徽省夏季“村晚”在蒙村精彩上演,這場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盛宴,集中展示了濉溪縣蒙村的新風尚、新面貌。村民們自編自演的節目輪番登場,既展現了鄉村的發展活力,也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了鄰里溫情,生活幸福感持續升溫。
值得一提的是,蒙村每周常態化開展的“快樂星期天”舞臺表演,早已成為村民們最期待的文化活動。無論是活潑的孩童、忙碌的中青年,還是閑暇的老人,都對這場“家門口的演出”情有獨鐘。精彩的節目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更精準填補了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空白,讓鄉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暖意。


隨后,團隊前往王沖孜村,與王書記進行了交流。王沖孜村的引河治理成效顯著,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還為農業灌溉提供了便利,助力了村里的農業發展。王書記談到,在引河治理過程中,網格化治理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網格員們積極宣傳引河治理的意義,動員村民參與,同時在治理過程中負責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協調解決各類問題。正是因為有了網格化治理,引河治理工程才能順利推進,如今成為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此外,王沖孜村在日常的鄉村治理中,也充分運用網格化治理,通過"隨手拍"及時排查基礎設施隱患,將各項工作細化到網格,責任落實到個人,有效提升了治理效率,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在鄉村治理方面,村支書們都創新性地采用積分超市的管理模式,以獎促治調動村民積極性,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通過志愿服務增進了鄰里感情,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文明鄉風。
在探訪多個村落之后,團隊成員發現,鄉村的網格化治理均源于濉溪鎮的“濉時e辦”。同學們對此進行了重點了解。“濉時e辦”是濉溪鎮推出的一項數字化基層治理平臺,它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將全鎮劃分為若干網格,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對鄉村治理事務的精準管理和高效處置。村民們可以通過平臺反映問題、提出訴求,網格員們則第一時間響應,及時處理并反饋結果。“濉時e辦”不僅提高了基層治理的信息化水平,還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便捷與高效。

淮師學子們通過此次實地訪談和調研,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背后的基層力量。網格化治理,這個看似簡單的模式,卻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將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讓鄉村振興有了更堅實的保障。而“濉時e辦”這樣的數字化平臺,則為網格化治理賦能,讓基層治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淮師學子們走出校園,深入基層,了解了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基層干部和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努力與擔當。同學們表示,將把此次實踐中的所學所感帶回學校,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未來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