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的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25年7月19至25日,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益農研旅”突擊隊以“益農下鄉,振興華石”為主題,開啟文化下鄉之旅,深入云浮羅定華石鎮,一睹華石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農旅潛力。
深入基層調研,腳步丈量鄉村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益農研旅”突擊隊前往羅定市華石鎮進行調研,走訪了三屋村木瓜種植基地和雙豆村唐菓果園。隊員們通過與當地村民的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該地區的鄉村產業現狀。
調研中發現,盡管三屋村和雙豆村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和農業基礎,但面臨著人口流失、青年返鄉就業不足等問題。目前,村內的居民大多為老人和兒童,導致農業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亟需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員采訪村民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員深入雙豆村唐菓果園進行實地考察
面對村中“留守化”嚴重、人才外流等問題,突擊隊并未止步于表層調研,而是深入與果園負責人交流,積極探索解決方案。隊員們結合所學專業,提出了引入研學旅行、組織老年游團、開展果園直播帶貨等多元化建議,既能提升村莊人氣,也有助于拓展果園銷售渠道,增加農戶收益。果園老板對隊員們提出的思路表示高度認可,對廣工學子的專業素養與積極態度給予了充分肯定。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與果園老板進行交流
鏡頭聚焦鄉村,傳播助力振興
為更全面、立體地展示華石鎮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風貌,突擊隊充分發揮自身在策劃傳播、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精心籌劃并拍攝了華石鎮文旅宣傳片與主題情景短劇。隊員們走進田間地頭、穿梭果園村落,結合實際調研成果,圍繞當地的自然風光、特色產業等,設計拍攝腳本,以鏡頭為筆,細致描繪鄉村的自然之美與人文溫度。同時,團隊深入挖掘具有傳播潛力的場景與故事,探索旅游資源的整合方式和打卡亮點的塑造路徑,為激發游客興趣、提升華石鎮文旅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新思路與可行樣本。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員拍攝短劇過程
走進基層政府,共謀振興路徑
在調研過程中,“益農研旅”突擊隊與華石鎮政府、三屋村委及雙豆村委開展了多輪深入座談與交流,圍繞鄉村產業發展現狀、人口結構變化、基礎設施建設及生態文旅資源分布等核心議題進行系統了解與探討。在與雙豆村村委座談中,彭國基書記詳細介紹了當前村莊在農業種植、村集體經濟、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并指出在人才引進、旅游資源整合及文旅產業鏈延伸方面所面臨的現實困難與發展瓶頸。通過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突擊隊進一步厘清了當地發展的優勢與痛點,為后續精準提出對策和方案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政校協同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思路與新活力。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赴雙豆村村委座談交流
在與華石鎮人民政府鎮黨委委員、鎮團委書記殷華富同志座談交流中,突擊隊員針對當前青年人才流失、文旅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建立“高校—政府”聯動的人才儲備機制,搭建高校青年與鄉村發展的長期橋梁。同時,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構想打造季節性花海景觀、設置網紅打卡點等文旅亮點,吸引年輕群體前來旅游打卡。希望通過內容創新與資源整合,激發鄉村活力,讓更多人愿意走進村莊、留在鄉村,帶動本地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與華石鎮人民政府座談交流
共建文明鄉風,深化政校合作
廣東工業大學“益農研旅”突擊隊積極響應華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號召,主動參與本地文明建設與文化傳承活動。實踐期間,隊員們走進華石鎮寨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藝術潤童心”志愿繪畫教學活動。突擊隊員發揮美術特長,開展了繪畫基礎教學與創作輔導,在互動中播撒美育的種子,傳遞青春正能量,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了青春活力。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開展水墨丹青畫課程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開展水墨丹青課程合照
隊伍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作,深化“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校地合作機制,突擊隊還代表廣東工業大學向華石鎮人民政府贈送了廣工校園文創產品——“廣工籃球”,以此傳達學校對華石鎮社會文化建設的支持與祝愿。籃球作為高校文創與青春體育精神的載體,寄托著對華石鎮健康成長、積極向上的美好期待,也為后續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贈送廣工文創給華石鎮政府的友好合作
此次“益農研旅”突擊隊華石鎮之行,不僅是一次深入基層的實踐調研,更是一次高校師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隊員們用腳步丈量鄉土、用專業賦能鄉村,從產業調研到影像傳播,從問題洞察到建言獻策,始終秉持服務“三農”、助力振興的初心與責任。在與三屋村村委的交流中,團隊積極探討“高校+政府”協同機制,挖掘青年力量參與鄉村建設的可行路徑。未來,廣東工業大學將繼續深化實踐平臺建設,引導更多青年學生走出校園、走進鄉村,共同推動華石鎮文旅與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圖|“益農研旅”突擊隊與華石鎮人民政府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