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茶藝師初體驗厚植家鄉茶文化認同
“茶樹本是神農栽,世世相傳家家愛……基本茶類有六種,花茶屬于再加工。”一首首茶兒歌瑯瑯上口引得小朋友們浮想聯翩。廣東科貿英鴻“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會在英紅鎮云嶺小學開展為期三天的“英紅小小茶藝師”主題實踐活動,幫助小小茶藝師厚植家鄉茶文化底蘊,傳承南粵茶文化。
圖為學員進行宋代點茶實操。謝博供圖。
借一杯英德紅茶,聽茶史、習茶禮、講茶道、學沖泡、制茶飲、識茶趣、潤童心,助力英德紅茶百億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小小茶藝師”抓起。本次支教課程緊扣英德當地特色茶文化,創新開展英德紅茶茶包制作、英德紅茶調飲活動,多元體驗潮汕工夫茶、宋代點茶、苗族油茶課程,玩轉白瓷蓋碗、提梁壺、紫砂壺、若琛甌、建盞、茶筅等多樣器具,理論與實操相結合,還有穿越古今的各種茶會,內容豐富而充實。
圖為學員進行茶藝沖泡表演。謝博供圖。
圍繞“百千萬工程助力百億茶產業”主題,實踐團邀請了高級制茶師、高級評茶員、高級茶藝師到云嶺小學開展授課,課堂融入英德紅茶背后的英紅故事,增強家鄉茶文化認同,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進茶葉文化傳承學習提質增效。
圖為實踐團成員分享潮汕工夫茶沖泡技巧。謝博供圖。
挖掘“茶文化”內涵賦能百億茶產業
清遠市委、市政府把英德紅茶作為五大百億農業產業之一來重點打造,努力將英德紅茶打造成“中國紅茶第一品牌”。
全域規劃“揚優勢”、基礎設施“補短板”、鄉村產業“強基礎”、特色旅游“筑美景”……作為“英紅九號”的主產區和原產地,英紅鎮大力發揮產地優勢和聚合效應,全力助推打造英德紅茶百億產業。
“英德紅茶起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新中國的社會穩定和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英紅博物館講解員自豪地講解到。據介紹,英德紅茶被譽為“中國紅茶后起之秀、中國紅茶之花”,先后獲國際美食金牌獎,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國家銀質獎及各部委評比一等獎、優秀獎等達36次之多。
圖為實踐團成員赴英紅博物館調研。謝博供圖。
廣東科貿英鴻“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前往上茗軒紅茶博物館、英紅博物館、紅旗茶廠、廣東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把握英德紅茶在茶科技、茶產業發展狀況和優勢,梳理英紅鎮在文化資源、自然條件、區位等方面優勢和不足,探索挖掘“茶文化”內涵對英德紅茶百億產業的推動作用。
講好“僑文化”故事助推茶旅融合
“這里不僅有好喝的紅茶,還有地道的越南布拉腸。”廣東科貿英鴻“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跟隨著紅衛社區黨支部劉委員的向導,游僑農特色茶園,品僑民特色美食,逛特色僑民新村,先后到達紅衛社區、紅橋社區、紅旗茶廠、紅星茶廠、英紅僑聯、僑豐原生態茶園等地進行走訪調研,跟著歸僑僑眷一起感受和了解“僑文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訪談歸僑代表。謝博供圖。
英紅華僑茶場,是全國安置歸僑最多的華僑農場,從荒山野嶺,到茶園遍地,歸國華僑把最好的年華奉獻在英德茶場,以汗水澆鑄英德紅茶的品質和榮光。四十年來,歷經改革開放大潮洗禮,走過了輝煌而不平凡的道路,隨著英德紅茶的發展,歸僑僑眷在祖國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一個一個華僑新村拔地而起,由破舊的泥磚屋變為堅固寬敞明亮的樓房。英紅華僑茶場發展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同時也離不開歸僑僑眷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
圖為實踐團成員訪談歸僑代表赴紅衛社區調研。謝博供圖。
在數萬名歸僑僑眷中,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和英德紅茶產業密不可分。為了紀念英德紅茶和英德歸僑的歷史發展,英紅鎮還建設英德紅茶博物館和英德歸僑博物館,展示了英紅的“茶文化”和“僑文化”。實踐團隊針對“茶文化”和“僑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提出“僑”“茶”文化的融合,以促進茶旅融合和茶科技創新的有效路徑。
圖為實踐團成員赴僑豐原生態茶園調研。謝博供圖。
“英紅鎮鄉村振興五年規劃很美好,但實施起來有挑戰,亟需各高校發揮專業特色,凝聚青年智慧,貢獻青春力量,聚焦百千萬工程,助力英紅鎮高質量發展。”英紅鎮團委副書記蘇思慧表示,期待廣東科貿英鴻“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繼續深挖英紅鎮本土優“僑”“茶”文化內涵,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以文化賦能英德紅茶百億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