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礦區蝶變,鄉村振興’團隊繼續走訪濱湖鎮;進一步得知轉型成功的關鍵還在于多方參與,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合作開發”的模式,多渠道解決治理難題。
滕州市盤活利用采煤塌陷地項目是低效用地處置的典型案例,通過“收回再供應”方式,收回原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柴里煤礦使用的53.5913公頃采煤塌陷地,重新出讓給相鄰企業——盛隆化工有限公司,用于建設98萬t/a焦化及10萬t/a甲醇項目;诓擅核莸貙嶋H情況,企業采用“深改湖,淺填陸,地基不穩做堆場”的方式綜合安排生產用地,有效減少了因安全生產距離要求而低效利用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多宗存量用地合并改造”盤活創新模式,既有效治理了采煤塌陷地,又保障了項目用地需求,實現“黑金”向“綠金”的轉變。

政府主動策劃塌陷區治理項目,與礦方溝通交流,協調企業治理責任,規劃建設了竹柳休閑觀光園、海棠育苗基地、藍莓采摘園等農旅項目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大量游客,增加了村民收入,更是積極引導涉地村居成立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分紅,實現了村集體與農民收入雙增加。
通過實地考察,親身走入基層,來到農民身邊,隊員們對礦區塌陷的修復和鄉村振興的發展有了更切身更真實的體會,也感受到了作為大學生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