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7月5日電(通訊員 龐婕妤)7月5日,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潼”心向陽·繪就“南”圖教育關愛服務團按計劃準時啟程。團隊共21人,從合川出發,來到潼南龍形鎮,即將開啟一段未知而神秘的旅程,共同期待貿院學子展示青春智慧,揮灑青春力量。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部署開展2023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發動廣大老師和同學,組織成立了“潼”心向陽·繪就“南”圖教育關愛服務團。
圖為教育關愛服務團出發前集體合影。 司夢潔 攝
正值七月,陽光正好,暑期漫漫,有這樣一群富有生機與活力的貿院學子,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從合川來到了潼南龍形鎮。他們是來自學前教育學院的學生,出發前已經接受了長時間教育培訓,具有基本人際交往能力和繪畫能力,相信他們能為潼南鄉村振興帶來更多鮮活的力量。大多數隊員都是第一次來到潼南,于是有了不少關于潼南龍形鎮的初印象。
圖為教育關愛服務團抵達潼南火車站,手拿行李奔赴龍形鎮。 司夢潔 攝
一、山川秀美,地形特殊。
一村一莊皆美景,美麗鄉村如畫卷。貿院學子們乘坐的火車平穩前行,逐漸潼南的稻田代替了群山,鄉里的路越發平坦。望著陽光下的田野,會發現原來葉子上的綠色也有很多種,“山川秀美”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感慨。因為龍形鎮地處盆地淺丘地區,地勢略向西北傾向,并且地處涪江下游流域,河岸被侵蝕的同時,泥沙沉淀,形成鷺河、茶店河兩大主河道,構成特有的龍形,所以這里風力小,水汽足,氣溫高。地形影響了它的地名,其實,龍形鎮在以前名叫“茶店”,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周姓在此設店賣茶,故稱茶店。后來,人們逐漸以地形似龍形來改名為“龍形鎮”。時起時落的馬路給搬運沉重行李的同學們帶來挑戰,但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只覺得是不同的體驗。這特殊的地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為教育關愛服務團抵達龍形鎮 王少塏 攝
走進龍形鎮,可以了解到:目前,龍形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豐富,誰聽了都得說一句“福地”。其實,早在2011年,龍形鎮就有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0.9畝,當地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同學們也不禁對當地的生活產生向往。不得不提的是龍形鎮的風景名勝,龍形鎮境內有旅游名山龍多山,此山上有自唐宋以來的題賦石刻、摩巖造像,有“龍多八景”,能讓人們真切感受到當地的人文歷史,各位服務團隊員也非常期待能夠實地接觸到這些獨特的人文地理。
在簡單整頓后,7月5日下午“潼”心向陽·匯就“南”圖教育關愛服務團與龍形鎮黨委專職副書記陳家良和人大主席陳曉鴻、綜合行政執法辦負責人周光勇、團委負責人蒲曉翠,在龍形鎮人民政府召開龍形鎮、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暑期三下鄉對接會,陳書記對服務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大家都深切感受到龍形鎮各單位對服務團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時,通過陳書記的介紹,大家了解到龍形鎮產業興旺,西瓜、桃子等時令水果品質優良,特色產業正蓬勃發展。此后,教育關愛服務隊的一部分活動也會與當地特色產業有關。各位成員將更有激情地去探索龍形鎮的奧秘,積極宣傳龍形鎮特產。
圖為龍形鎮對接會現場 司夢潔 攝
龍形鎮作為潼南區的“東北門戶”,越來越成為潼南城市宜居后花園,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潼”心向陽·繪就“南”圖教育關愛服務團按計劃來此,一定要立足當地實際情況,運用好自己的所學知識,以最飽滿的熱情,和當地村民一道共同盼望龍形飛速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