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溝橋事變“八十六周年”到來之際,為致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們團隊決定當天前往八一村革命歷史展覽館走訪紅色基地。當天上午,隊員們懷揣著崇敬之心抵達八一村革命歷史展覽館,并榮幸邀請到陳館長以及始興老干支部的黨員鄧良堃同志為我們講解八一村革命紅色文化。
陳館長十分熱情地為我們講述始興革命基地的革命文化與故事。在1936年冬,始興外營村革命青年陳培興回到家鄉,為了在家鄉開展抗日救亡宣傳,他在“新廟”創辦了日新小學,并擔任校長。一邊教書,一邊開展革命活動宣傳偉大的抗日救國思想。但在1945年8月在作為外營保衛戰的掩護基地之時,日新小學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以至被迫關閉。當談到日新小學被破壞后,陳館長的臉上流露出可惜與無奈的神情,隊員們也為之動容。
圖為陳館長為實踐隊講解。 通訊員魏宇 供圖
始興是千年古縣、客家名邑,在這塊紅色的熱土上,曾燃起熊熊的革命火炬。1940年夏,中共廣東省委機關遷到始興,為華南地區開辟成為全國三大抗日敵后戰場之一奠定重要基礎。為更好地指導抗日救亡工作,中共廣東省委機關由南雄遷到始興。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外營村人民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據統計,全村參加革命工作的共有75人,其中革命烈士24人,為革命犧牲的群眾88人。八一村這個村子并不大,在當時僅有700多人。在革命戰爭年代,村子人更少,這也意味著當時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為革命事業奮斗!外營村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在烈士陵墓的入口處,高聳的紀念墓碑上刻著無數英勇烈士的名字,隊員們不禁感嘆他們的英雄事跡。隨后,在吳翔教授的帶領下,全體隊員在烈士墓前追思默哀一分鐘并莊嚴宣誓,傳承紅色基因,庚續紅色血脈,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不斷從紅色文化歷史中汲取養分,緬懷革命先烈,錘煉品格修養,感受當代生活的來之不易。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隊員們在革命歷史展覽館回顧始興驚魂動魄的革命歷史,重走紅色革命道路,感悟始興紅色精神帶來的震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始興兒女在此留下了戰斗的足跡,讓我們薪火相傳,銘記始興兒女的英雄事跡,守護始興的歷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圖為實踐隊于八一展覽館前合影留念。 通訊員趙嘉恒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