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朝氣蓬勃,方可光芒萬丈;唯有少年自強,方可國家富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對教育的作用,7月12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學唱紅色歌曲等形式多樣的課堂。
護青山綠水,擁萬兩金銀。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政策,同時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一堂以“我們與環境”為主題的綠色課堂在三年級一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圖為李昊蓬播放環境保護視頻,同學們認真觀看
實踐團成員李昊蓬向同學們科普了生態系統的種類以及現今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污染種類。同時,通過紀錄片《綠色答卷》向同學們介紹了什么是世界環境日,以及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概念。蒼翠欲滴的森林,波光粼粼的海洋,一望無際的草原,深深吸引同學們的目光;籠罩城市的霧霾,染黑河流的污水,腐蝕土地的廢水讓同學們緊皺眉頭;山洪肆虐,海嘯咆哮,冰雹砸落,臺風橫掃,洪澇寒潮接連不斷,恐懼與擔憂裹挾著每個人的心。李昊蓬指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與地球共為一體,與環境息息相關。唯有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每個人的心中,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才能長久發展。
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意識到,唯有全人類團結一心,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始終將保護環境的使命銘記于心,才能守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家園。最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未來的生活中將嚴格遵守保護環境十條建議,為保護環境,保護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不斷努力。”
實踐團希望通過宣講科普的形式來提高同學們以及大眾的環保意識,將保護環境的決心化為動力,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從“知情者”走向“行動者”,從“人人看到問題”邁向“人人都來參與解決問題”,身體力行地節約資源,愛護環境,把建設美麗中國內化為自覺行動,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人有責、共建共享的工程。
與此同時,“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劉星暉在五年級展開了安全教育有關的科普類主題班會,向同學們傳遞了關于校園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游泳安全以及人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知識,為同學們敲響警鐘。
學校隱患處處有,時時刻刻要細心,只要安全心中記,平安必須伴你行。“消防安全,時刻銘記;發生火災,生命可貴;冷靜逃生,化險為夷;人人防火,校園生輝。”為保障孩子們在遇到火災等突發情況時能安全逃生,劉星暉向同學們傳遞了火災預防和自救逃生的關鍵知識。他提醒同學們不玩火、不吸煙,并強調了消防設施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保護消防設施的完好,并及時向消防部門報告火警。
校園安全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存在于點點滴滴,潛伏在每一角落。通過此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劉星暉不僅傳遞了重要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同學們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共同建設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安全教育是學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讓大家一起努力,讓警鐘長鳴,共建平安校園。讓安全意識深植于每個同學的心中,共同創造一個充滿和諧與安全的學習環境。

圖為劉星暉通過網絡進行安全教育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回首建黨百年,每個重大歷史階段都涌現出一批極具代表性的紅色歌曲。這些紅色歌曲經久不衰,唱響祖國大地。在激勵英雄先烈們奮勇戰斗后,現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走進中小學課堂。
紅心向黨,薪火相傳,一首紅歌一面旗,一首紅歌一把號。為充分發揮紅歌育人的目的,音樂老師王寶昆在教學設計中采用“點、線、面、體”四種維度相結合的方式,讓紅歌以其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隨著《義勇軍進行曲》音樂聲的響起,孩子們爆發出整齊嘹亮的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我們走在大路上》等一首首經典紅歌凝聚了中國革命先烈英勇奮戰的精神,唱出了孩子們對革命先輩們的敬佩。王寶昆表示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紅歌,激起了學生們發憤圖強、建設新中國的熱忱。孩子們稚嫩的童聲清新悠揚,讓人身在浮世中,宛如皓月當空。通過欣賞、傳唱紅色歌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可以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這些歌曲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通過感悟,提升精神境界,提高審美情趣。
風鵬正舉,志在九霄,涼不透青年熱血,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用青春奏響支教征途的號角,用奮斗書寫支教征途的新篇章。在此次支教活動中,學生們可以通過音樂課堂深度了解紅色文化,培養紅色愛國精神,也可以在宣講教育課堂中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希望可以化作盈盈星光,呵護同學們茁壯成長,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環保教育事業和安全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用自己的光和熱點亮未知的星空,指明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