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博山區源泉鎮鄉村振興事業,做好祖國建設、鄉村振興的生力軍,7月12日,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林小青”實踐團來到博山區源泉鎮。通過采訪源泉鎮相關領導,實地參觀源泉鎮智慧農業園區以及焦裕祿故居,深入了解獼猴桃特色種植產業化發展及以“焦裕祿精神”為核心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改造項目。
源泉鎮位于山東省第四高山“魯山”北麓、淄河上游,多為低山丘陵,土質為弱酸性沙壤土,光照時間每年達到近2600小時,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源泉鎮充分發揮該自然生態優勢,著力發展以獼猴桃種植業為主的特色農業,壯大鄉村旅游發展產業體系,“一果先行,諸業并進”,形成全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在實踐團進行采訪時,源泉鎮相關負責人首先就該鎮特色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博山區源泉鎮從2008年開始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持續加大對土地流轉支持力度和農業綜合開發改善田間道路及水利設施,獼猴桃每年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鎮獼猴桃沿淄河兩岸種植規模達到20000畝左右,年產量達到3000余萬斤,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戶均可增收2 萬元,帶動全鎮9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現已發展成為江北地區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源泉鎮通過加大對土地流轉支持力度,改善田間道路及水利設施,實現獼猴桃種植面積連年增加。結合這一產業優勢,源泉鎮廣泛調研,準確把握定位,培育發展博山碧玉獼猴桃這一特色產業,并以此為支柱,不斷強化產業平臺支撐,形成區域性產業輻射,加快構建獼猴桃產學研銷平臺。在發展獼猴桃種植業的技術上,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因地制宜發展一般性制造業。圍繞獼猴桃產業,發展農資供應、技術集成、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結合自身優勢,發揮文化旅游資源稟賦,培育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特色民宿、養生養老等產業。

(圖為源泉鎮相關負責人為團隊成員介紹獼猴桃特色種植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源泉鎮鄉村振興項目圍繞打造“一紅一綠”兩張名片展開,除獼猴桃特色種植產業化發展這一綠色名片以外,以“焦裕祿精神”為核心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改造項目這一紅色名片也做得有聲有色。
據采訪,源泉鎮北崮山村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同志的故鄉,其“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為當下干勁十足的源泉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助力譜寫鄉村振興新輝煌。源泉鎮深挖焦裕祿精神內涵,高標準打造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紅色樣板”,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博山區源泉鎮政府強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將鎮、村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傳承焦裕祿精神紅色基因,探索鎮村駐地一體化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下聯動、相互協調、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初步實現了社會綜合治理智能化管理。實施北崮山鄉村振興樣板村整治提升,全鎮整改殘垣斷壁161處,清理亂堆亂放8000余平方,硬化路面12000平,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農村居民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為源泉鎮相關負責人為團隊成員介紹以“焦裕祿精神”為核心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改造項目)
用好“一紅一綠”兩支筆的源泉鎮,巧妙的給鄉村“上了色”,繪就了鄉村振興的新畫卷。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近距離感受鄉村的巨大蛻變,成員們對當地以發展特色農業、特色地標推動鄉村振興感悟良多,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切實體會到了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大家紛紛表示,返校會會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同時,此次實踐活動更加堅定了青年大學生扎根基層,融入群眾,貢獻形成帶動鄉村百業興旺的青年力量的決心。

(圖為實踐團與源泉鎮相關負責人進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