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社會實踐團暑期開展系列勞動教育
為激發學生內驅力以提升其勞動自覺、豐富其精神生活、強化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作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助推木腳村鄉村振興,近日,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社會實踐團成員在指導老師羅茜、鐘純帶領下,于木腳村開展了一系列勞動教育活動。
除草身力行,勤“墾”為民生
夏風吹過,瀟湘青年學子頭頂烈陽、手持鋤頭,在木腳完全小學周邊的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務實為民、辛勤耕耘,尚未成長為高稈玉米的田地內肆意叢生的雜草被實踐團成員一遍遍的揮舞而鏟葉刨根,越堆越高。隨后,師生跟隨有豐富經驗的當地阿姨將鏟除的雜草和碎土一起堆肥于苗稈下,以減少水分蒸發、營養物質流失。一上午的努力,實踐團成員終于將田地的雜草清理干凈,拋下汗水的土地孕育金黃的碩果,這是實踐團成員和在校孩子們辛勤種植的成果。稚嫩的玉米苗就此更加地茁壯成長,實踐團成員也由此戮力奮進,獲得成長。
圖 師生在玉米地奮力耕耘

圖 實踐團成員除草中汗流滿面
“青”力理殘花,助農果豐收
火龍果種植業作為木腳村特色農業發展的重點備受外界關注,為保植株健康生長,促進其高產高質開花結果,實踐團成員晨曦乍現時便一同行至木腳村火龍果種植基地,在果農指導下身體力行,協助梳理未成熟火龍果枯萎殘花。他們保持輕柔操作,在把受損枯敗的殘花妥善剪除,對長勢較差、有病蟲害的枝條也進行了適量修剪后又收集整理好剪下的殘花和枝條,以防止其堆積在地面或盆土中而引發病蟲害。烈日高照,面對鐵桶里已裝得滿滿當當的殘花敗絮,實踐團成員身汗涔涔但笑連連,剪枝采花工作就此圓滿完成。他們回程時把歌歡唱,期許當地火龍果地喜迎豐收,果子暢銷無阻。
圖 實踐團成員處理火龍果殘花
圖 實踐團成員提著裝滿殘花的鐵桶而歸
拾木“愉悅”河,水清游客至
近年來,通道縱深推進“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木腳村借助得天獨厚的和諧秀美自然山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同時大力發展旅游業。徐風伴隨樹林沙沙,清澈的河水潺潺流經當地魚鱗壩景點,一級級水泥墩和木板鋪設而成的臺階壩頂經一夜風雨后堆積著長條枯枝,實踐團成員為協助鄉村河道生態治理,改善其河道景觀帶外貌建設,親自下水拾撿枯木。盡管汗水流經臉龐,河水沾濕了褲腿,實踐團成員依然共力于壩體上的每塊“魚鱗”,不言勞苦,只為吸引游人愛于此親水納涼,為當地百姓謀福祉,增幸福。盛夏的水流于“魚鱗”中溢出,形成的錯落有致弧形瀑布和林蔭綠樹交織起青年學子的夢。

圖 實踐團成員協力拾撿枯枝
瀟湘學院保持優良傳統,此次暑期“三下鄉”在木腳村開展的一系列勞動教育讓實踐團成員從社會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勞動人民的勤勞偉大和糧食生產的來之不易,有利于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推動德智體美勞人才的全面發展,助力木腳村當地農產增收、旅游業和諧發展。
文字:車世棟 楊瑞 周燕妮
圖片:李尚引 劉強 鄧喜萍
編輯:車世棟 楊瑞 周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