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探索英語教育在鄉村的發展,7月2日,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青禾實踐隊仙桃分隊赴湖北省仙桃市長埫口鎮開展調研工作。
2022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新版課程標準,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語數英三大主要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總課時中的占比發生了變化,其中語文占比20%—22%,數學占比13%—15%,英語占比6%—8%。課改方案提出后,英語課時減少,這對鄉村英語教學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本次訪談主要基于新課標頒布背景下英語科目占比下降的現狀,詢問了當地居民關于鄉村教育現狀、對學生的關心情況、新課標了解程度、家校互動以及英語核心素養這五方面的看法。
城鄉差距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本次調研工作中,青禾實踐隊將調研方向聚焦于鄉村英語教育的發展,在實地走訪中摸清了長埫口鎮英語教育現狀與當地居民對新課標的了解。目前,青禾實踐隊隊員們已經入戶走訪了15家當地居民。15家當地居民。在走訪過程中,根據居民的反饋,調研小組了解到目前城鄉教育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包括師資、教材、設施和設備等,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教育質量與教學條件的差異;二是師資短缺與教師專業能力較差,鄉村教師較少為科班出身,沒有專業的師范素養與授課能力;三是家長重視程度不足,鄉村家長教育意識較弱,且多在外務工,無法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學習情況。
新課標頒布后,隨著英語課時的減少,鄉村學校英語教學工作也有所調整,鄉村英語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其中,一位高中畢業生的家長表示,鄉村教育有待發展,尤其是在新課改后的鄉村教育,更需要考慮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英語教學更應該注重實用性,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英語困境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但是在城鄉教育發展差距較大的背景下,鄉村英語教師也面臨著一定困境。鄉村英語教育以應試為主要目的,主要重視學生英語的聽、讀和寫的能力,忽視英語口語、發音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在目前的鄉村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重視學生的英語應試能力,采用記單詞、背課文等比較死板僵硬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閱讀廣度和深度不足,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限……其中一位受訪者說道:“希望老師能夠通過英語影片、紀錄片等多樣的方式幫助鍛煉孩子的口語能力,而不要僅限于“題海戰術”和應試教育,雖然分數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英語能力。”
作為一門外語,英語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中占據主科地位,但同時,英語在孩子們的成人成才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升學考試還是深造求職,英語始終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在鄉村教育中,英語教育發展面臨著教師專業性不強、英語教學失衡的困境,社會、學校和家長應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解決問題,促進鄉村英語的進一步發展。
在本次調研中,青禾實踐隊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基層,廣泛調研,于鄉土田野中探索鄉村英語發展的前景與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每個鄉村的振興發展,而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教育的發展進步。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變革中,鄉村英語教育的發展更要思考該如何與時俱進,高質量、高效率、高標準地進行英語教學。同時,作為英語師范專業的學生,也要主動將專業知識融入到鄉村發展實際,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鄉村振興發展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