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精神,2022年7月,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青春筑夢,全食可信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走進福州各地,開展2022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社會實踐活動,追溯革命歷史紀念館,尋訪防疫英雄模范,挖掘紅色故事,感悟紅色文化,解密螺洲古鎮,進一步挖掘紅色精神內核,深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堅定文化自信。
感知紅色文化魅力,躬行紅色文化精神
實踐團一行在鄭佳偉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魁岐革命紀念館,開啟本次的紅色之旅。魁岐革命歷史紀念館主以“紅色魁岐革命火種”“武裝斗爭風起云涌”“魁岐會議星火燎原”“打破黑暗迎來曙光”“不忘初心牢記歷史”五個主題,詳細講述了魁岐地區為配合南下大軍解放福州及周邊地區作出巨大貢獻革命故事。
實踐團成員們從陳可珠、林白等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中重溫了魁岐地區工作委員會的革命戰斗歷史,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圖為實踐團參觀魁岐革命紀念館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防疫工作突出的魁岐村在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中,產生了很多防疫英雄模范。聽著魁岐村防疫模范用質樸的語言講述自己或他人抗擊疫情、服務群眾中最難忘的經歷、最感人的故事和最深切的感受,“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疫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我們一直以來秉持的抗疫理念”。在采訪中,魁岐村村干部激情滿滿地說道。實踐團成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英雄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偉大的抗疫精神,他們全力以赴,不怕危險,逆行而上,勠力同心的精神是青年干部應該學習的。”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干部交流。
解密螺洲古鎮,堅定文化自信
螺洲位于福州倉山區的東南端,面積約3平方公里。轄區資源豐富,文化深厚,區位優勢明顯。螺洲古鎮保留有有吳公祠堂、觀瀾書院、陳氏五樓等名勝古跡。其中,末代帝師的故居“陳氏五樓”,以螺洲古鎮的標志性的建筑聞名遐邇。走進螺古鎮,千年歷史展現眼前。在陳家府第的高墻大院內,其間回廊曲徑,修林茂竹,趣味盎然,大墻之外西南面臨螺江,煙波浩淼,水色滄茫,所謂是山清水秀,氣象萬千。
在“賜書樓””的進門處,懸掛的“常存厚道以培家運,勿因小忿而失至親”是陳寶琛親自題寫的楹聯,警戒后人要寬以待人,敬以事親。陳氏的代代子孫數百年來秉承家訓,才使得陳氏家族從清代到當代不斷涌現出杰出代表。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以“陳氏家訓”為警示,自覺擔負起時代使命,用充足的文化知識來武裝自己,為新時代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實踐團成員楊子杰在接受采訪時感慨道。
追尋紅色兩坐標,走好信仰之路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是此次調研的重點,旨在通過尋找紅色歷史的精神坐標和文化坐標,深入學習兩坐標內核,走好信仰之路。
“飽經憂患,不屈抗爭”“國共合作,喚醒工農”“土地革命,創建蘇區”“浴血長征,三年苦斗”“團結御侮,奮勇抗戰”“壯大力量,迎接解放”等六大版塊內容,以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歷史時間為脈絡,通過文物、版面展示、視頻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全面生動地展示了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百年巨變風云。通過一份份的歷史資料、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展品,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入了解了福建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篳路藍縷、鑄就輝煌的歷史,被老一輩先烈吃苦耐勞、英勇抗戰、無私為國的精神深深地觸動著。這也讓實踐團成員深切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深刻道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他們將在各類社會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賡續紅色血脈 讓初心薪火相傳
實踐團成員走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重溫紅色記憶,探尋千百年前福建船政的文化神韻,聆聽船政歷史的余音,深入了解船政行業發展現狀及革命英勇事跡。
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實踐團成員領略到中國船政在近代新式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中國近代海戰的艱辛和熱血,以及愛國仁人志士的豐偉形象及其先進思想;在船政衙門與船政學堂,實踐團成員們看到了19世紀60年代的青年志士是如何勇于挑戰、敢于突破,向西方學習,構建了近代中國新型管理模式,開啟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在參觀學習現場,實踐團成員積極擔任講解員,對現場的游客進行了詳細介紹,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紅色文化,繼承與發揚中國船政紅色基因。
船政的誕生,寄托著民族復興的希望,然而由于歷史的局限,衛星定位早已取代港航標志的作用,造船技術也在不斷更迭,但船政文化所凝結的歷史畫卷,仍然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實踐團成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青春的時代青年應該揚起風帆,奮發圖強,堅定信念,投身向海圖強的時代大潮,為社會為民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圖為實踐團在船政格致園前進行合照。
重溫歷史,追尋紅色印記,感悟紅色精神。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自當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不負青春,不負黨與國家,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