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為期六天的圍繞“探尋浙江省創新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中,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考察、走訪調研等形式,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的考察路線,從而展示考察地點上政策改革創新、生態保護創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等一系列創新點,顯示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優勢、成就及其示范作用。
活動日程:
2022年7月21日上午團隊成員從合肥工業大學出發前往浙江省寧波市,稍作休整后于21日下午前往中國港口博物館做參觀采訪工作。
2022年7月22日于寧波市當地社區聯系并對當地市民發放并收集問卷,于晚上對問卷進行整理和數據的統計。
2022年7月23日團隊成員從寧波市前往舟山市參觀舟山城市展示館,于晚上前往杭州市并與舟山市當地團委書記進行線上會議,就當地政策與發展進行探討和交流。
2022年7月24日團隊成員前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進行采訪和調研,于下午前往杭州科創環境工程公司做采訪和調研。
2022年7月25日上午,團隊成員前往網易公司參觀并做采訪和調研,下午,團隊成員前往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并作采訪和調研。
2022年7月26日上午,團隊成員前往湖州市余村,對當地團委書記做采訪并參觀余村。
接下來將以日程為順序逐日匯報各項工作。
三下鄉第一天:
第一天剛到浙江,稍作整理便動身前往浙江第一站--中國港口博物館。在博物館里團隊成員著重調查了浙江的港口發展,了解了浙江港口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并試圖從中發現港口發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通過參觀發現發現浙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并且從館中所介紹的寧波港蟬聯了13年世界港口吞吐量桂冠就能推斷出寧波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即將結束參觀時,團隊成員遇見了馮館長,他的一番話讓成員們從另一角度重新審視共同富裕。作為博物館館長,他從文化的角度提出了他對共同富裕的見解--不僅在物質上實現共同富裕,更要從精神上,從文明上實現共同富裕。博物館作為文明的金字塔,是人們審視過去,展望未來的神圣之地,盡管如此,參觀博物館卻沒有貴賤之分,不論你是否家財萬貫亦或是權力通天,你都有平等地享受博物館所帶來的知識與啟迪的權利,在精神的角度上來看不就是一種共同富裕嗎?
“十三五”以來,浙江省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根據“兩個高水平”建設總體部署,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和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完成了既定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教育現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已經具備了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現實基礎:教育普及化水平繼續全國領先,基礎教育總體發展水平持續走在全國前列,職業教育整體發展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速、辦學實力顯著提升,全省各級各類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了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從浙江省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難看出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對實現人民的文化、精神共同富裕的決心,這也正應了館長的那句話“讀大學,教育,也是共同富裕,要達到每個人都能上得起學,上得了高中。共同富裕就是要讓更多人享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大家都能看博物館的展覽,都能上大劇院享受高雅的音樂,都能上得起學,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都能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這才是共同富裕”。
(邀請馮館長一同攝影留念)
三下鄉第二天:
7月22日上午,“青年筑夢之旅”團隊帶著前期準備好的資料與調查問卷,走進大街小巷,面向各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寧波居民進行采訪和調研。團隊成員并不局限于調查問卷,更多的是與寧波當地居民的真切交流,旨在廣泛聽取人民心聲,獲得真實意見。問卷的內容涵蓋人群對寧波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旅游建設等的了解程度和評價態度,并鼓勵居民們對城市未來更好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團隊成員對各行各業的人進行隨機調查,大多數市民都表示出熱情配合的態度)
在走訪過程中,團隊聯系了寧波迎春社區、鳳凰社區等居委會,其中團隊成員李方就寧波民生建設等情況對鳳凰社區居委會主任進行了采訪。“寧波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公共服務設施得到完善,居民生活也因此便利許多”,主任強調說,“像我們在基層服務的,做的事也和居民們切身有關,現在百姓看病上學、出行辦事效率都大大提高”。主任向成員們介紹了寧波職工福利與促進共同富裕的相關政策,指出共富之路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更需要民生福祉為城市建設添彩。
調查問卷總結:
城鎮方面,有89.3%的人都會相信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寧波會越來越好,50%的人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助理寧波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只有百分之32.1%認為寧波存在不足可改正。農村戶口中86%居民相信寧波發展會越來越好,45%相信浙江政府和黨對寧波的領導,27%認為寧波仍然存在不足要改正,22%希望自己能為寧波發展盡一份力,13%的人覺得自己對寧波發展了解還不夠。兩者相比可以看出城市中多數居民更愿意為寧波市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寧波發展建言獻策。而城市中也有更多的居民覺得寧波市存在不足可以改正。由此可以發現,城市居民中有更多居民參與城市建設寧波發展,他們作為城市建設者更愿意為城市發展獻力,但是也由于他們接觸到的工作和農村居民的工作不同,他們會更多的參與到城市建設、寧波發展中,而農村居民可能對此參與度并不高。
城鎮人口中,最為期待寧波發展的方面有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工業建設,分別占比67.9%和50%,對鄉村文化建設和助力寧波發展的新政策,以及旅游業的發展不盡相同,只有27.8%。農村居民中86%對生態文明建設最為期待40%對旅游業發展最為期待18%對生態工業發展最為期待,45%的居民對一些能夠助力寧波發展的新政策比較期待,18%的居民對鄉村文化建設比較期待,18%比較期待民主管理建設,9%期待官網宣傳。由此看出,為達到共同富裕同時,農村環境的依然要兼顧,共同富裕下的新政策依舊偏向于城鎮,忽視了農村,農村對新政策的期待值還是挺高的,需要加大新政策投入,對生態工業發展的期待農村和城鎮相差盛大,據資料顯示,寧波市早已在2014年9月16日就已建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但人民對生態工業的發展期待并不高,可見生態工業的發展取得的成果十分顯著,因此,作為共同富裕富裕示范區,良好的表率已經達成,其他地區可以以此為借鑒。
對于習總書記到訪寧波一事,一萬以下收入非常了解的為12%,比較了解的占比45.4%,不太清楚仍有36.3%,毫不知情的只有6%。1w以上的居民只有46%了解此事而有近乎一半的居民并不是很關注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寧波市對于此事的宣傳力度不是很大。由此看出,高收入群體已經獲得了相對較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會很在意,低收入群體,想到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對此事較為了解。
三下鄉第三天:
7月23日下午,“青年筑夢之旅”社會實踐團成員順利抵達舟山城市展覽館。舟山城市展覽館作為舟山海洋文化藝術中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向廣大市民及外來游客展示城市形象、傳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大量的動態顯示設備和城市建筑模型,團員們在觀看過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舟山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學習了浙江舟山群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也感嘆于舟山新區規劃建設的宏偉藍圖和遠大規劃。
(團隊成員參觀舟山城市展示館)
展館建筑共四層,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其中展示區面積3300平方米,展示館一層主要有序廳、新區概況、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等;二層由城市概況篇、城市記憶篇、名城保護篇、和諧城市篇四個單元組成;三層為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總體規劃;四層設有島嶼規劃、規劃公示及弧幕影院等。向公眾全方位展示舟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這是我第一次來舟山,很高興能通過游覽城市展示館的方式看到舟山的發展歷史、新時代舟山的發展,舟山的未來城市規劃以及諸多在舟山的發展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卓越的力量的舟山名人,讓我更好的了解和認識舟山”一名游客激動而又熱情地向我們說道。
團隊成員周佳晨所學專業就是遙感科學,在參觀途中他對展館里的3D虛擬舟山景象模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時候我或許能將我所學知識融合到類似的虛擬技術上去,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個城市的樣貌。”
“舟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級市上升為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群島新區,他的每一步建設,規劃,發展都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精心謀劃,大力支持。自新區成立以來,總書記多次親自來到舟山做調研還多次對舟山市的發展前景作出指示。“展館的領導關懷展區印證了舟山市取得今日的成果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持與關懷,也從側面反映了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在舟山市的布局與規劃。
(領導關懷展區)
(成員合影)
參觀結束后,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舟山定海區發展的相關問題,體會本地人對于現有共同富裕政策的感觸和想法。7月24日晚,團員添先德和周佳晨與當地團委書記進行線上會議,就當地的特色政策與發展方向進行探討與交流。
“平時我們與群眾接觸得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正向反饋,很感謝他們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支持”,書記如是說,“當下的共同富裕政策無論是從民眾真實反映,還是城市發展建設方面,都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意義”。當團員詢問到大學生在這一偉大事業中能貢獻怎樣的力量時,書記提出“浙江共同富裕的經驗需要更多的青年人宣傳學習”,并對團員們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鼓勵。
(線上采訪)
三下鄉第四天:
7月24日,為深入了解生態發展對浙江共同富裕的促進意義,建立生態創新與教育創新關于“雙碳”目標達成的鏈接,“青年筑夢之旅”社會實踐團第三站來到杭州西溪濕地公園進行調研和采訪
(團隊合影)
作為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濕地公園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為一體,素有“杭州之腎”的盛譽。成員們根據前期準備資料,提前了解濕地在經治理之前的生態原貌,著重考察西溪濕地的環境改變效應。同時,成員們結合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和浙江共同富裕的發展進程。成員們積極討論,集思廣益,旨在認識生態環境與城市發展的有機聯系。
在探討與考察后,團隊成員采訪了公園里的游客和當地居民,從群眾的眼睛與直觀感受中體會杭州近年來的變化。大家了解到,杭州不僅在濕地的治理,還是路邊綠植與小區綠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采訪當地市民)
關于杭州生態環境變化的更多信息,團隊成員添先德對話了當地團委劉書記。劉書記指出:“浙江生態發展的進步有目共睹,政策的支持下,創新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簡單的治理改善,還要將生態與教育、旅游等聯系起來,這是互相促進的正反饋。”
(采訪劉書記)
7月24日下午,在提前與杭州科創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建立聯系并征得同意后,團隊成員來到公司。團隊在公司負責人譚總的帶領下,一同參觀了公司關于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并了解了公司的在連續凈化方面作出的創新工作。譚總認為,政策的支持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創新是企業的永恒追求,沒有創新就相當于斷流之水,無法供應企業的長久發展。
(參觀杭州科創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并做交流采訪)
(團隊合影)
三下鄉第五天:
7月25日上午,團隊抵達網易網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于公司發展與浙江共同富裕進程進行了整體的分析,從產業、人才等多方面描繪企業未來方向。
(采訪網易負責人)
7月25日下午,團隊來到浙江大華技術股份公司進行參觀與訪問。仍然是依托工大校友的幫助,團隊得到了在大華公司內部展覽館觀看學習的機會,認識了解公司在智能、安防、交通、農業等方面的創新技術產品。
“實現共同富裕也好,或者說咱們大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也好,除了剛剛提到的無人機技術助力抗擊疫情,在之前的河南大洪水等重大事件中大華都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去解決民生問題。關于共同富裕,大華在鄉村振興方面做出的貢獻就比較突出,國家和政府也有在這方面大力扶持。大華在農業方面諸如識別動物的生長情況以及預防家畜疾病等創新技術都能幫助農民減少損失,提高收入。另外大華在幫助農業發展的同時也注重環境保護,我們也有相應的例如檢測環境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清潔能源的升級改造等科創技術。當然,除了社會層面,大華對于自己的員工也是有對應的政策來合理提高員工的收入,包括給員工分公司的股票和對應屆生的幫扶政策等等。“在回答團隊成員鄭林提出的”關于大華作為浙江省知名創新企業在推動共同富裕方面做出的貢獻問題時負責人劉總如此回答到
(交流與采訪提問)
三所公司均是杭州科技創新發展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在交流過程中,負責人們都對大學生實地考察公司的社會實踐活動表示了認可和支持,鼓勵高校提供更多類似的平臺,為大學生與社會的鏈接做好橋梁。
共同富裕方面,在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企業不僅要承擔相依的社會責任,還要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通過對低收入人群、后富群體和貧困鄉村進行“扶貧”“扶志”“扶智”,來為共同富裕助力。同時企業還應該通過科技創新來掌握自主知識產權,要想分好“共同富裕“這塊蛋糕,得先通過企業的科技發展和創新將蛋糕做大。
在剛結束的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大會上,各個民營企業家上臺展示企業推動共同富裕成果,從中也體現了浙江政府在引導企業助力共同富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大要有大的樣子”,很多大企業本就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發展起來的,是發展紅利的獲得者,“取之于社會,回饋于社會”,體現出與自身體量相匹配的社會責任感,創造可持續的社會價值,為推進共同富裕盡己之力,是國之所期、民之所望。更何況,很多大企業的資源協調能力強、整合水平高,將其用在增進全民福祉上也能將資源效用最大化。
三下鄉第六天:
7月26日上午,“青年筑夢之旅”團隊成員抵達安吉余村。余村作為全國率先探索“兩山”之路的先行者,堅持綠色發展,在推動“兩山”轉化的過程中,也通過開發當地的特色資源,使余村的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
團員們根據提前準備的資料,共同探討和學習了余村“未來原鄉”的發展理念,欣賞了余村經過改造后怡人的風景,以及令人驚嘆不已的繁榮旅游業。作為全國美麗宜居的示范村,余村人打造了共同富裕和生態治理的示范樣本。通過環繞的山林,繁茂的植被,道旁沁人心脾的荷花池,以及當地人民臉上的笑容,團員們能更加切身地體會到余村建設的優秀之處。
在參觀過后,團隊成員添先德對話了當地團委書記,并詢問了當地共同富裕的經驗與生態經濟共同發展的方法。“我們的生態治理針對的不僅是村民,還有游客”,書記回答,“現在是環境治理越好,旅游服務行業發展就越好,這兩者現在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對于團員們的實踐活動,書記也給出了鼓勵,“大學生知識更豐富,也有朝氣活力,學習了我們的經驗,還能為生態治理貢獻出創新方法”
(采訪當地團委書記)
(參觀余村發展館)
據了解,余村將“兩山”理念融入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帶動著周邊村莊和其他地區實現共同富裕和脫貧攻堅。根據余村未來規劃,當地將實施“1+1+4”規劃,加快建設一環三區,將全村劃分為農業觀光村、生態旅游區和美麗宜居區,同時以余村為中心聯動周邊山河村、馬吉村、銀坑村和橫路村抱團發展,共建共享打造“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
不僅如此,余村還參與了安吉縣與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的結對幫扶中,不僅為當地村民免費提供白茶種苗并指導種植,還與麗水市慶元縣屏都街道的余村結對共建,通過兩地山海合作共護綠水青山、共推鄉村振興,共創美好生活。
先富帶后富、山海合作等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的關鍵舉措。浙江省將拓寬先富帶后富先富幫后富有效路徑,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先行示范,創新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緊盯縮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制定實施“三同步”行動方案,系統化建立先富帶后富的幫促政策制度。2000年以來,安吉縣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國和浙江省平均增長速度。202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5750元和39495元,收入倍差縮小到1.66。
“生態之美更加彰顯,努力成為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的省域范例。美麗浙江建設取得新成效,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上述方案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率先形成。
參考文獻:
[1]劉頌輝,張家振.“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余村共富啟示錄[N].中國經營報,2022-01-03(C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