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尋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傳播,薪火實踐團“云游科普隊”尋訪了坐落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2022年8月6日,小隊成員在第一臨床醫學院團委王秀平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進行中
8月6日上午,成員自行參觀,就特色中醫藥文物開展了研討學習。下午,博物館惠西珂、劉悅老師為同學們細心、詳細的介紹了博物館,帶領同學們共同領略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醫史館
早在刀耕火種之前,人類就已經對醫藥有所認識,伴隨著三皇五帝時期生產力的發展,醫者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帝內經》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醫學理法方藥的學術體系初步形成,構建了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展品——秦漢時期的簡帛醫書,反映了當時醫學發展的高超水平。展廳以時間為線索,分成先秦醫藥起源、秦漢理論形成、晉唐醫學分科細化、宋金元學術爭鳴、明清醫學鼎盛、近現代中西醫并存六個單元,介紹中醫歷史發展脈絡。
江蘇中醫館
中國醫史館按照時間順序,對我國中醫發展史做了詳盡的展示。江蘇中醫館則立足于江蘇,從江蘇地區醫學流派、學校教育、醫療機構、名藥名術等方面,展現江蘇中醫藥發展歷史和成就。在展板上的醫派介紹下,我們了解到澄江針灸學派只是江蘇眾多醫學流派世家之一。江蘇醫派,主要分為地域流派、學術流派和世醫流派,歷代有名姓可考者四千多人,新中國成立至今,更是不可勝數,通過博物館內的肖像和國醫大師證而聯想到的國醫大師干祖望先生亦是其中之一。作為孟河醫派的偉大的傳承者之一,干祖望先生結合中西醫治療方案,開展耳鼻喉疾病內外科臨床診治,創立新學說,探索新藥,挖掘致病根源,并提出醫人首先要醫己的執醫標準。
中藥館(南廳)
中醫中藥相輔相成,只有緊密結合才能有效治愈疾病。中藥館的南廳主要講述了中藥的發展歷程。繆希雍在《神農本草經疏》中指出:“凡為醫師,先當識藥,既識藥矣,宜習修事。”中藥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展品中《神農本草經》記載的內容來看,中藥起源于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活動、生活實踐和早期的醫療實踐。古人經過無數次有意識的實驗、觀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藥學知識,并隨著時間不斷更新換代著。
中藥館(北廳)
中藥館北廳主要展示江蘇地產藥材,此外還有一個炮制場景區和百子柜處方互動區。江蘇省內獨特的地形地貌、土壤、氣候、水系、植被等組合而成的自然環境條件,使中藥資源呈現地帶性分布,分為:寧鎮揚低山丘陵道地藥材區、太湖平原“四小”藥材區、沿海平原灘涂野生及家種藥材區、江淮平原藥材生產區、徐淮平原藥材生產區五個一級區。
養生館
養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養生既治病,治病既養生。此乃“治未病”之關鍵。禪宗有云:“歲月不可把玩,老病不與人期。少壯既往,歲不我與。”所以當代國民群眾應當積極培養養生保健的意識,以此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樣的做法也與展板中呼吁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相呼應,與時代主流相契合。
活動總結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的科學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中,可以領略中國醫學的廣大與精微,感受中醫人薪火相傳的偉大,了解生命的奧秘,體會人與自然之間息息相關的脈動。
收獲與感悟
1這次活動,我收獲了很多,前期的準備讓我知道一個成品誕生的背后是多么不易,也感受到隊伍團結的力量。在活動中,隨著深入了解博物館展品和展品背后的故事,我對中醫藥,醫者精神和古籍的記憶更加深刻了。
——吳宛純
2這次薪火實踐活動收獲豐富。在準備活動中,老師和團隊成員們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從中受益匪淺。在短短的時間里,三次現場仔細參觀了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無數次神游江蘇省博物館。第一次是為了寫腳本的小組,攝制博物館中各類場景與內容;第二次是根據分鏡頭,實際現場拍攝;第三次是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和薪火實踐團的成員們,在導游的講解中深度學習。編寫分鏡頭腳本、剪接拍攝的視頻、修改分鏡頭腳本......又無數次地神游。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將中華文明之中醫藥文化完全融化在血液中,成為靈魂的一部分有機組成。
——李沛奕
3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社會實踐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在老師和隊友的幫助下提升了自我。作為一名中醫學子,我定會把學到的知識積極用于實踐,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彭存婷
4本次實踐活動我通過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充分了解了本校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的特色,作為小組內的文字編輯成員,這次活動也提高了我個人的寫作能力,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我也提高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這次活動對我的意義非凡,不僅本人的個人能力提高而且領悟到本校博物館的獨特魅力,也更充分的認識了中醫,增加了對中醫的信心。
——張君如
5這次薪火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兩個層面。個人層面上,通過這次對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的探訪,我深刻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江蘇作為中醫藥大省,藥材資源豐富,蒼生大醫輩出,可謂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進一步堅定了我矢志岐黃的決心,明確了未來努力的方向。社會層面上,伴隨著近年來老百姓對于醫療、健康狀況的日益重視,對于中醫藥事業的日益信賴,這次對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的宣傳有助于中醫藥文化在百姓中的普及。最后,望此次實踐活動能夠助力中醫藥事業進一步騰飛。
——陳安生
6通過此次活動,我對于南京中醫藥博物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由于我多以線上的形式參與而留有遺憾,希望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我參與此次活動收獲頗豐,既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要點總結能力,又為中醫藥的傳承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趙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