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精神,在深入農村基層的生動實踐中踐行強農興農的使命,擔當起助力鄉村振興的歷史責任,在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聯合號召下,在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進程中,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樂陵智慧農業科技小院宣農實踐服務隊于8月3日至8月10日在山東省樂陵市化樓鎮開展了主題社會實踐,實踐隊員深入鄉村一線,開展宣講和調研,為當地農業綠色發展及鄉村文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走訪農戶,進行交流宣傳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服務隊以樂陵智慧農業科技小院為依托,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深入郭寺村中,針對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文化振興等主題進行了實地調研。此外,實踐團還向村民們發放了宣傳資料,涵蓋垃圾分類、有機肥的特點、水體與土壤保護等一系列簡單的科普內容,致力于向村民普及農業技術知識。
“以前哪里懂得這些種地的知識,還得靠你們年輕人來宣傳啊!”一位大娘認真讀完宣傳單頁,又仔細地折好,放進了自己的口袋里。看著鄉親們熱切的目光,聽著鄉親們鼓勵的話語,隊員們感到十分自豪和振奮,炎熱和疲憊也似乎一掃而空。
調研后,隊員還針對當地群眾文娛需求無法滿足、農作物種植類型單一、農業綠色發展進程緩慢等問題做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并根據當地特色以及村民需求,制定了鄉村振興主題宣講計劃。
開展宣講,踐行愛農情懷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8月6日至7日,實踐隊在化樓鎮富山村面向村黨支部書記、村集體合作社社員、村民先后開展了黨建引領鄉村文化振興、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智慧農業科普三場宣講交流會。
會上,鄉親們聽得十分認真,不時點頭示意,對宣講內容表示贊同。此外,宣講成員還與鄉親們進行了親切的互動交流:“大叔,您家種幾畝棒子(玉米)?平時都用啥肥料?”“俺家種了好多呢…”西小郭村的劉大叔笑著答道。就鄉親們所關心的施肥、打藥等各種問題,隊員們都作出了耐心細致的講解和回答。宣講期間,化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震親臨現場觀看,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宣講活動的開展,推動了農技推廣服務進程,有利于科普環保知識的宣傳,搭建了科技小院與農戶之間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了科技小院在當地的穩步發展。
走進田間,觸摸鄉村脈搏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 經過幾天的學習調研,實踐隊親身參與到農事活動中,協助派駐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對試驗田中32個小區的玉米進行了追肥作業。時值玉米拔節期,沿途的田地中隨處可見忙碌追肥的農民。隊員們細心觀察并記錄著玉米追肥的細節,并同路遇群眾拉起家常、貼近距離,了解當地農村生產生活狀況。到達試驗田后,隊員們紛紛拿起錘頭和事先稱量好的化肥走進田間。刨坑、施肥、埋土……現場洋溢著熱情的勞動氛圍,一派繁忙景象。大家互幫互助,很快完成了指定任務。
除此之外,在下地的過程中,成員們還與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知識與技能上的交流與學習,了解不同種類肥料的特性與作用、采用穴施方法施肥的優勢以及如何把握肥料用量等一系列技術知識,在鍛煉自身勞動能力的同時,也鞏固了專業基礎。
調研觀摩,共繪振興藍圖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天,在樂陵市農業農村局和樂陵市文旅局等相關部門的的支持下,實踐團成員走訪調研了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德州地福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國家棗樹良種基地(樂陵金絲小棗科技小院實驗基地),并聆聽了樂陵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專業委員會主任王三峰等人的詳細講解。
在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服務隊重溫了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感受偉大紅色革命精神,深刻認識到了傳承紅色革命文化精神對于當地文化發展的意義;在地福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家深入了解了藻類肥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等知識,切身感受到科技力量對現代農業的巨大推動力;在棗樹良種基地,同學們深入了解了金絲小棗的生態和經濟價值,感受到了農業進步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堅定了努力學習好農業知識和做好農業科研服務的信心和決心。
此次調研觀摩學習,不僅使同學們接受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洗禮,還極大地拓寬了眼界,掌握了知識,受到了教育,堅定了大家努力學習好農業知識和做好農業科研服務的信心和決心。

實踐隊深入鄉村一線,在見證和參與鄉村發展的進程中,深入了解黨和國家為鄉村振興擘畫的宏偉藍圖,感悟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解民生 治學問”的精神,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宣農實踐服務隊將繼續秉承初心,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全面振興增添活力,注入青島農大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