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財經學院8月4日訊】(通訊員:蔡卓穎)2024年7月6號至7月12號,一群充滿激情的寧才學子匯聚在寧波象山石浦開展以“減‘塑’行動,共建無塑海洋”為主題開展保護海洋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擴大人們保護海洋的意識,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
在大海附近,最常見的垃圾便是塑料瓶和塑料袋,隨著這些垃圾增多后,便會造成我們熟知的“白色污染”。大量的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美感和完整性,同時也會被海洋生物誤食從而導致死亡。再者,隨著塑料逐漸被分解成為小顆粒后,并最終進入人類的食物圈,對人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白色污染,但對于白色污染的危害還只是淺嘗輒止。為了深入了解人們對白色污染的了解和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實踐團設置了多個活動,例如發放調查問卷、開宣講會和售賣少量文創等。
圖為在半邊沙灘拍攝的塑料瓶
在發放調查問卷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紛紛感受到象山人的熱情和對實踐團活動的大力支持。多個居民向我們反饋在政府的大力幫助下,象山石浦各個景區的垃圾污染情況大大改善,道路變得干凈,居民的心情也變得更明亮。雖然在政府的支持下,象山石浦的垃圾污染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和游客對白色污染的概念并非很熟悉。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實踐團計劃準備一場宣講會,對這幾天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和整理,提取出人們最薄弱的幾個點進行調查,考慮到大多居民并非專業人員,對一些難懂的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
7月11日,實踐團在當地村委會準備了一場關于海洋白色污染的宣講會,并邀請當地居民參加這次宣講會。雖然沒有完整的設備,但居民反饋,宣講內容通俗易懂,并且了解到當前海洋白色污染的危機和關于白色污染的知識。同時居民對實踐團的活動表示支持和認可,希望我們可以到更多地方,用實踐的方式,將保護海洋的意識傳遞到各地。宣講結束后,成員深刻意識到實踐活動的意義。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活動,更是一次成長于鍛煉的機遇,能讓成員將理論知識同實際活動相結合,從而提升自我、保護海洋。
了解到石浦是中國最早海洋漁業發祥地之一,并且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和漁文化,實踐團于7月7號前往當地的中國海洋漁文化館進行參觀。在參觀文化館的過程中,豐富多樣的魚類標本、生動的科普展板、精彩的多媒體展示以及有趣的小游戲,全方面了解到海洋魚類的豐富世界。在展館內,通過歷史文獻、古老漁具、漁家習俗和漁相關的藝術品,參觀者深入了解到中國漁業的發展歷史。從傳統捕撈的漁具到現代捕魚技術的創新,無不展現了一代代漁民的發展和智慧。參觀過程中,大家紛紛被中國漁業文化所震撼,不僅增加了知識,更對海洋生態保護和漁業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圖為藍海集體照
為了進一步了解石浦漁文化,7月8號,實踐團前往石浦漁港古城,親身領略當地的漁文化。步入古城,古老的石板路和錯落有致的房屋,把參觀者拉入往昔的歲月。參觀者穿梭于老街古巷,感受著昔日商業的繁華。石浦漁港古城不僅讓游客感受到當地獨特的風情和歷史文化,也為保護和傳承當地漁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員也通過此次參觀深入體會到這座古城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多成員發現,街道上沒有明顯垃圾,并且垃圾桶附近也很干凈。
寧波財經學院藍色護海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政策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實踐團傳遞海洋的保護理念如同海浪,不斷散播,激勵更多人投身于保護海洋事業中,讓藍色夢想照進現實。
寧波財經學院藍色護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蔡卓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