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臧秋云 張樺淇)“國勢之強由于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7月5日至6日,在經濟學院李寶偉老師、張云老師的帶領下,依托
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結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揭榜掛帥”選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前往天津市武清區李大人莊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全面分析青年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重大意義、現狀困境,探索出一條
青年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路徑。
參觀歷史文化倉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坐落于武清東北部的河北屯鎮,歷經千年變遷,一代代勤勞樸實的人們以勞動塑造了極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和精神風貌。如今,河北屯鎮通過深入挖掘、傳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地標,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聚力賦能。
(圖為講解員辛老師介紹歷史文化倉。任怡彤 供圖)
7月5日上午,團隊來到河北屯鎮歷史文化倉,深入了解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傳統,學習河北屯鎮“青龍河畔農旅小鎮”的發展定位與農商文旅產業體系發展歷程。從“秀水潤福鄉”到紅色文化,從特色民俗到創新發展,河北屯鎮走出了一條“城市包圍農村”的振興道路,不斷拓展人才發展空間,“屯在此刻,屯住美好”。
以講解員辛老師為代表的青年人才毅然投身鄉村振興本身便具有重大意義。既是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必然舉措,也是緩解“青年就業難”困境的客觀需要。青年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在這些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實現“個人夢”與“國家夢”的有機統一;青年自身具有的優勢和資本更決定其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堅力量,“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貧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質卻是決定貧富的關鍵”,青年具有的技能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心理資本為其助推鄉村振興賦能。
走進“希望的田野”
7月5日下午,團隊出發前往南蔡村丁家𨟠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參觀“希望的田野” 。南蔡村牢記2013年總書記視察時的殷殷囑托,緊緊瞄準京津兩個超大城市對健康綠色食品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善作善成,豐富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內涵。
隨后,團隊走入千畝農業示范園——葡萄種植基地,了解當地葡萄培育特點與管理方式,就技術運用、發展瓶頸、人才引進等方面與種植專家深入交流。在政策引導下,葡萄種植產業穩步前進,力求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最后,團隊走進富硒黑小麥面粉廠,參觀面粉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并走入直播間學習直播技能。同時,團隊成員與當地企業家展開訪談,了解到其為家鄉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及未來規劃,對鄉村振興中的三產融合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在調研中,團隊發現青年會以
“青年治理者”、“青年創業者”、“青年服務者”、“青年志愿者”四種身份參與到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來。而城鄉二元結構、農村與城市發展不平衡的時代背景,制約著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但這種約束條件也為這四種身份賦予了全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在這一作用方式中,
“青年創業者”被置于核心位置。青年創業者在自身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實際上為鄉村培育產業,帶來資本,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的進程。而產業振興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因此,青年創業者為鄉村發展產業,創造就業,破解鄉村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的困境,進而拉動著其他三種身份的青年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
李大人·田宿的經理韓建朔是一名
“青年服務者”。韓經理原本在外從事導游行業,2021 年,因疫情沖擊旅游業,當時 29 歲的他來到李大人·田宿擔任經理,依靠擔任導游期間所積累下來的資源,為李大人·田宿帶來客流。而韓經理本人,每個月也能拿到六七千的工資。如今旅游業開始復蘇,韓經理卻選擇繼續留下。問起原因,他說:“一是這里給的工資不低,二是每個導游心中可能都有一個酒店夢,在田宿當經理圓了我開酒店的夢想。”為吸引青年服務者,團隊認為應鄉村要與科研機構、高校做好平臺搭建工作,可借鑒“人才大院”模式、臺灣育成中心模式。
探訪李大人莊村
7月6日上午,團隊一行先后參觀村史館、青龍湖、狀元橋等特色景觀,學習當地歷史文化。隨后團隊走進黨建中心,了解特色黨建文化與智慧黨建系統——足不出戶走遍全國紅色展館,了解農文旅發展歷程及底層邏輯。最后,團隊參觀了陶藝館、紅薯種植田與大美親子樂園,全方位、立體化了解李大人莊村的振興路徑。
(圖為團隊在村史館回顧歷史。任怡彤 供圖)
李大人莊村的產業發展,也為青年治理者施展聰明才智, 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廣闊舞臺。帶領團隊觀摩智慧黨建中心的袁文超是天津大學管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23年被選調到李大人莊村擔任副村支書。 袁文超認為李大人莊村作為文化旅游村,應該通過發揮村集體優勢為李大人莊村多做宣傳,他通過短視頻平臺把李大人莊村的美麗景色宣傳出去,讓更多人認識李大人、來到李大人。此外,他還計劃借助村集體力量為農戶搭建蔬果電商平臺,為農戶的蔬果銷售搭建平臺,他的想法得到村鎮兩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也得到羅艷芝等青年創業者的幫助。由此。團隊總結出對于青年治理者,要建立靈活的青年人才吸引機制,推行柔性引才方式,同時完善后備干部制度,充分發揮后備干部作用。
(圖為團隊于李大人莊村合影。臧秋云 供圖)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上,鄉村振興是青年人才建功立業的廣闊舞臺,投身鄉村振興也是青年人才助力民族復興偉業的應有之義。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躬行實踐,留下丈量國家發展的腳印,觸摸鄉村振興的脈搏,為鄉村振興貢獻南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