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 蘇區之旅覓初心,革命之光照前行
為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關于“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號召,深入紅色革命老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青年大學生學習傳承紅色文化精神,近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喜迎二十大,賡續革命心”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共12名成員前往瑞金、興國、于都開展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紅色革命舊址走訪參觀、開展微團課錄制、實地調研等多個方面內容,跟隨總書記步伐,踏尋蘇區之旅,牢記總書記教導,弘揚蘇區精神,切實發揮青年大學生的積極作用,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緬懷先烈憶崢嶸,革命精神傳世代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萬千英雄,述不盡戰爭的殘酷,道不清無盡的光榮。為牢記先烈光輝事跡,重溫崢嶸歲月歷史,永葆青年赤子之心,實踐隊前往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革命戰爭年代,蘇區興國縣僅有23萬人口,參軍參戰達9萬余人,80%以上的青壯年男子都加入了紅軍,23179人留下了他們的英名,其中犧牲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的興國烈士就達12038人,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上譜寫了氣壯山河的不朽詩篇。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他們鐵骨忠魂,威震敵膽的英雄氣概。與天地共存,與日月齊輝,烈士功勛垂千古,誓將遺愿化宏圖!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外是革命烈士英名牌,占地130平方米,碑石全部采用廬山腳下星子縣出產的金星石雕刻,組成環形碑墻,上面刻寫著有名有姓的23179名興國烈士,氣勢恢宏壯觀,令人肅然起敬。石碑上每個鄉鎮每個村,能夠考察到的烈士姓名,全部按照姓氏排列。在這之中大片的同字輩,不同字輩的幾代英烈,意味著當時蘇區人民對紅軍的擁護,他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為革命勝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隊隊員瞻仰著烈士英名碑,當知曉一顆五角星的碑石代表著無法考察或者尸骨無存的英雄時,不禁感慨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們用他們的血肉身軀阻擋住槍林彈雨,用他們的英勇犧牲換取后輩們的健康平安,而他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在那個苦難的年代,革命先烈經歷的困苦程度是當下我們這代人難以想象和承受的,支撐他們前赴后繼、死而后已的力量就是堅信革命會勝利的信念。
國土埋忠骨,蒼生勉英烈,也許先輩們的名字我們無從知曉,但英烈們的功績和精神永垂不朽。面對敵方侵略、面對階級壓迫、面對水深火熱的境地,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堅韌的革命作風,讓人蔚然起敬。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生命更崇高的意義更在于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尋訪舊址學黨史,飲水思源悟初心
實踐隊走進瑞金沙洲壩革命舊址群,踏上尋找紅井的林蔭小路,感受當時蘇維埃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曾在那兒住過。村子里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實踐隊隊員們在課本雕塑前整齊站好,大聲朗讀小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沙洲壩紅井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甘甜的井水滋養了一代代沙洲壩人。這口樸實無華的紅井,映照出的是我們黨始終“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毛主席帶領紅軍戰士和群眾們親手挖出的那口“紅井”,在光陰流轉、時代變遷中,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對老區人民的真摯情懷、見證了老區人民對紅色基因的接續傳承、見證了革命老區從貧窮落后走向繁榮振興。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說:“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能忘記革命先輩、革命先烈,不能忘記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各地區各部門要再加把勁,著力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質樸的話語飽含著不忘人民、擔當為民的深切情懷。從毛主席到習總書記,紅井精神的基因不斷傳承,蘇區精神的光芒更加耀眼!
無論時代千變萬變,唯有飲水思源不變。紅井水是清純的,它向人們昭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拳拳之心;紅井水是甘甜的,它激發出老區人民飲水思源的感恩奮進之情。在不同的時間維度里,紅井見證了黨員干部獨立自主、吃苦耐勞、攻堅克難,一步一個腳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見證了廣大蘇區群眾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投身鄉村振興大潮,以不懈奮斗綻放出蘇區精神的時代光芒!
牢記使命勇擔當,長征路上再出發
豐碑仍在,烈士永存。實踐隊來到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紀念園,長征出發地紀念碑莊嚴威武,呈“雙帆”造型。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蘇區人民的真情大愛和對革命前輩的無限敬仰,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如今,花籃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也留在于都河畔。
長征故事永遠傳承,紅色基因永不退色。走進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舊物無不承載著紅軍戰士們當年戰天斗地的崢嶸歲月。在講解中,實踐隊穿梭在“30萬人于都人民保守一個‘天大的秘密’”“老俵拆瓜棚煮南瓜湯”“曾大爺捐壽材”“一艘漁船”等故事中,感慨萬分。
“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陸定一長征途中寫下的《長征歌》,正是當年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實寫照。寬廣的于都河一路逶迤向西靜靜流淌著,他雖沒有黃河的氣勢磅礴,沒有長江的奔流洶涌,但于都河卻翻滾著魚水深情。實踐隊站在“長征渡口”的石碑旁望向寬廣河面,仿佛還能看到于都河畔擴紅參軍、捐床送木、鋪路架橋、舂米聲終日不絕的那些日夜;仿佛還能看到出征前夜,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涌上橋頭、涌向渡口;一杯杯茶水、一頂頂斗笠,送不盡對紅軍的情義,紅軍戰士凝望著根據地,依依惜別送行的鄉親們。
軍民魚水情、蘇區“二合一”,于都河畔寄托著紅軍和于都人民交付生命的信任和血濃于水的情誼。80多雙草鞋,兩顆五角星,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人民軍隊曾是一支打赤腳的部隊。中國共產黨是從于都穿著草鞋走完兩萬五千里,走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從毛澤東的“人民萬歲”到習近平的“不負人民”,凝結的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宗旨,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為人民謀幸福的目標追求。實踐隊來到長征出發地,真實地感受到了于都人民對紅軍和黨的支持,人民初心不能忘,長征精神也不能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現在是新長征,我們要重新再出發。新的長征路上,沒有雪山沼澤,沒有天險阻隔,但一樣布滿暗礁與荊棘。我們要用初心凝聚力量,用使命激發擔當,才能在新時代新長征的路上不斷攻堅克難。
推普倡議助振興,反詐宣傳入民意
為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克服語言隔閡、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增強民族凝聚力,實踐隊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活動。
一種語言并不僅是一種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種文化,不同地區雖有代表地方特色的方言,但是仍不能取代作為通用語言普通話的作用。為深入推廣普通話,幫助書寫規范漢字,實踐隊首先以走訪村民調查的方式拉開了推普的序幕。通過走訪當地,以嘮家常的方式向當地居民了解到了當地的普通話推廣程度,在學習方言的同時向其講述普通話的重要作用。實踐隊還通過發放問卷等方式,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對當地普通話使用、規范字書寫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圍繞當地普通話使用情況提出自身的建議與想法。
“學好普通話,知音遍天下。”通過本次推普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積極向當地居民講解漢字與普通話,增強了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我們相信未來普通話這朵“花”也會廣泛開在中國大地上!
為提高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謹防電信詐騙發生,筑牢“鄉村振興”安全線,實踐隊開展“反詐宣傳入人心”實踐活動。
實踐隊向當地居民詳細講解電信網絡典型詐騙套路,解讀各類詐騙的防范要點,宣傳安裝注冊“國家反詐騙中心APP”的重要性,并幫助下載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告知這款APP集報案助手、線索舉報、詐騙預警提示、反詐宣傳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以幫助用戶預警詐騙信息、快速舉報詐騙內容、高效提取電子證據、了解防騙技巧,就各項功能面對面進行疑問解答,讓當地居民更深一步了解到“國家反詐中心”APP的用途。并提醒當地居民不要存有貪小便宜的心理,要牢記“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陌生好友不添加、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的防詐原則。同時,也向當地居民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示洗錢風險、揭露涉賭涉詐的典型手法和風險案例,以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黨建引領出成效,鄉村發展煥新顏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為了更加了解農村現狀,實踐隊走進了江西銀坑鎮新城社區,近距離感受新城社區群眾的生活。
“你們不知道啊,三十幾年前,這里的人還吃不飽飯……”隨著新城社區紀委廖書記的回憶,時間線仿佛拉回了當年。三十多年前,銀坑人民吃不上飽飯,甚至餓死人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當時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誰要出去誰就穿。一家七八口人就擠在10平不到的土坯房里,灶臺就在枕頭旁。更沒有正經的廁所,都是在樹林里解決。當年的條件可謂是非常之貧瘠落后,基本上的年輕人都離開了這里去外面打工了,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更是無法發展起來。
如今的銀坑被列為全省經濟發達鎮試點鎮,連年被評為黨的建設、綜治維穩、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先進鄉鎮,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順利通過省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和資金績效考核,2020年被列為贛州市示范鎮,銀坑鎮黨委2021年被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黨對蘇區人民的關懷與愛護。蘇區時期,贛南人民心懷堅定的革命信念,以極大的革命熱情,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義務反顧支前參戰,幫助紅軍偵察敵情,前送彈藥,后運傷員,貢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人民把黨放在心上,黨自然不會忘記人民。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支持蘇區全方面發展。就銀坑鎮來看,全鎮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思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了鄉村振興大文章。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在實踐隊隨著廖書記走訪時,社區群眾紛紛上前,熱情地打招呼,廖書記也親切地和群眾們問好。在全國各地,還有許許多多個“廖書記”,他們是基層黨組織,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福祉,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人民書寫追趕時代、引領時代的傳奇,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從共和國搖籃瑞金到將軍縣興國,再到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喜迎二十大,賡續革命心”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蘇區軍民浴血奮戰的艱辛歷程,體會了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為生于華夏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的同時,更為無數革命烈士為萬千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到震撼與崇敬。實踐隊隊員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理解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在實踐中擦亮當代青年的時代底色,傳承紅色基因,領悟蘇區精神,以實際行動彰顯青年責任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蘇區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我們永遠銘記、世代傳承,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一定能牢記總書記重要囑托和教導,傳承和發揚偉大的蘇區精神,講政治、踐忠誠、勇擔當,用蘇區精神照亮新時代的奮斗路,踐行青春誓言。
- “情暖人間”調研團暑期社會實踐總結
- 7月12日至9月9日,山東大學(威海)“情暖人間”調研團開展對“疫情影響下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現狀”的調研。個體工商戶是當下我國最微觀
- 09-10 關注:0
- 食光獻禮,安饗有我
- 站在時代的窗口,我們滿懷期待迎接二十大的到來,作為食品青年,我們要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自覺擔當重任,深入基層一線,讓青春在實現中
- 09-07 關注:9
- 講中國話、尋中國情、傳中國文化
- 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話,話中國”實踐團隊在浙江省內各個大學以及溫州市、麗水市、金華市和杭州市開展線上線下實踐活動,通過
- 09-07 關注:6
- 暑期實踐—— 燃鄉教薪火,助童夢飛揚
-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的偉大號召,以堅實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事業,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赴湖北省武漢市“繪出同心
- 09-06 關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