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甘谷縣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置縣地之一,被譽為“華夏第一縣”。甘谷地靈人杰,文化悠久。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繼承人、蜀漢大將軍姜維就出生于此,因而,甘谷又有“姜維故里”之稱。在這種文化熏陶之下,甘谷人民愛武尚德,1996年,甘谷縣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武術之鄉”。2022年8月13日-8月18日,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學院鑄魂實踐團結合暑假“三下鄉”活動,在甘谷縣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武術文化調研活動。期間,成員拜訪了西北武術名家牛茂增老師,學習傳統武術套路。同時聯系到了姜維故里武術學校與永安村伏羲學校,與之展開傳統文化發展討論。
一、拜訪武術名家,傳習武術技藝
實踐期間,團隊拜訪了甘谷縣武術協會副會長、西北棍術名家牛茂增老師。牛茂增老師從小酷愛武術,多方拜師學藝。從甘谷縣著名拳師蔣旭清先生學習拳術、刀術。隨西北鞭棍創始人之一郭諾老師學習“鞭桿”、“棍術”等優秀傳統套路。60 年代在山西上學工作期間,得到了著名拳師席志杰、孫豹隱、馬振幫的指點,在老拳師劉存和處學習步法。70年代曾任陜西省商洛地區武術教練。主練形意拳,尤以鞭桿、棍術見長。牛茂增老師向團隊成員分享了自己的習武經驗,并演示了一些自己的得意技法,他對對武術的熱情,真真切切的讓成員感受到了武術的魅力所在。他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向年輕人闡述了什么是“傳承”與“堅持”。

圖為牛茂增前輩在展示武術棍法。
圖為團隊成員在采訪牛茂增前輩。
二、觀武術表演,嘆武術傳承
在甘谷縣著名景點大像山腳下,有一個尚武苑廣場,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一位女老師在為一群孩子傳授武術,孩子們練得虎虎生風,家長在旁邊望向自己的孩子,有時也會跟著學習兩三招。這位老師就是姜維故里武術學校的侯林林老師,她是國家級武術教練員,擔任甘谷縣武術協會副秘書長,雖步入老年,但依舊神采奕奕,對待學生張弛有度,嚴格的外表之下,又透露著老師的慈祥。見到團隊的突然到訪,她非常熱情,為我們講解甘谷武術的發展歷程、展示甘谷武術的精華,他的愿望就是讓甘谷武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和侯老師的交談過程中,我們知道她帶出的武術運動員遍布全國,并且取得了很多榮譽。她是甘谷武術的傳承者,也是甘谷武術的發揚者,她一生都致力于武術文化的發展工作,說是我輩楷模一點都不為過。

圖為成員在與侯林林老師進行交流。
圖為侯林林老師和她的學生在展示甘谷武術。
三、探究伏羲教育,促進武術發展
在甘谷縣當地居民的介紹下,團隊關注到了一個特色教育-伏羲班。2006年9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吳鴻清教授創辦“伏羲班”,致力基礎教育改革試驗。“伏羲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通過《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以及書法、武術、繪畫、器樂等教學,弘揚傳統文化,涵養人文情懷,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為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服務,努力培養品格高尚、抱負遠大、意志堅韌、體魄強健、才智杰出、情趣高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在與伏羲班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團隊發現這群孩子各個身懷絕技,尊師重道,學習成績優秀,這何嘗不是傳統武術的發展新出路,何嘗不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出路。

圖為團隊成員和伏羲班的孩子一起學習武術。
圖為團隊成員和伏羲班的孩子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