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作為黃河三角洲地區的中心城市,綠色環保低碳的政策以及建設必不可少,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東營市在綠色低碳方面所做的措施,融綠青東實踐團來到東營市實地考察。如今,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融綠青東實踐團在東營市所進行的社會實踐行程已過半,7月22日,融綠青東實踐團成員們進行了階段性的反思總結,為了后面的社會實踐能更有序更高效的進行,也為了總結成果,反思到現在為止實踐的不足。
順著實踐團的行程,首先考察的地點是六戶管理區。六戶管理區如今已是“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觀光旅游”的示范采油管理區,其打出勝利油田土壤無污染、廢氣不上天、原油不落地、噪音不入耳的名號,也有著“井在林中,林外觀井”的獨特景觀,現代化油田建設與大自然的相輔相成、融為一體。運用氣氮燃燒器與多功能儲油罐和工作人員的生產生活實現了有機循環,也運用會自動調整角度的光伏電板實現了綠色發電。在營二井地區實踐時,實踐團成員們更多的是學習到了勝利油田的發展歷史,1962年9月23日營二井以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刷新了全國單井日產最高紀錄,證明了東營地區蘊藏豐富的地下油氣資源,這一天,也被所有勝利油田人們所銘記。隨后,實踐團成員們到了清風湖公園,一片滿是綠色的地方。公園里有著玉帶橋、“玉龍吐翠”音樂噴泉、“香遠溢清”湖心小島等等。也像門口告示牌所寫的“最年輕的濕地”。在發改委的辦公室,實踐團成員們學習到了黃河三角洲地區發展治理的最有創新思維的綠色新方法,也學習到了發改委如何真正貫徹落實黃河三角洲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協調與經濟建設的發展關系。

實踐團成員在發改委圍坐看文件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攝
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總會有做的不足以及遺憾的地方。比如在六戶管理區和營二井實踐的時候,因為工人工作以及施工的原因,實踐團無法到管理區內部以及井口作業地區實地實踐,僅僅是聽取了指導人員的講解,對六戶管理區以及營二井的真正認識還很有限。在清風湖公園實踐時,實踐團成員們在先前沒有制定好詳細的行走路線,而且因為園區很大,距離較遠,路程需要時間也較長,所以實踐的時候并沒有能參觀整個園區的風景,如果在先前計劃好,并且采取分頭行動的話,實踐情況會大有好轉。

實踐團成員在六戶管理區聽工作人員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明澤攝
而后,融綠青東實踐團對后期的社會實踐進行了初步的規劃,下一步,實踐團將在東營市東營區勝利街道勝宏社區、東營市市政府、發展規劃局和黃河文化館進行接下來的社會實踐。實踐團經過前半部分的實踐總結反思,對接下來的社會實踐進行了更深一步的規劃,多方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考慮到一切會發生的臨場意外情況,以便做出解決措施。

實踐團成員在營二井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明澤攝
(通訊員 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