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民族團結工作,提升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同學就業競爭力,進一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7月2日至20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能力樹”團隊開展暑期訓練營志愿活動,全力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培育青年人能力之樹。訓練營總計講授15門課程,參與學員共30人,包括15位少數民族同學與15位漢族同學,受全國范圍內的疫情影響,11位同學參與線下學習,19位同學接受線上教學。
團隊成員前期通過組隊與面試,組成訓練營“助教團”,向全校招募少數民族學員,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職場力志愿培訓服務。隊長張應負責聯系專業講師,制定學員學習計劃,其他成員互相配合、團結協作,組成集宣傳員、助教、班主任等一體的志愿團隊。第一階段由社會實踐導師、職業發展顧問、溝通專家、創業導師、心理咨詢師等導師進行線上授課,時間6天,教授15門課程;第二階段由志愿團帶隊,南京及周邊學生集中進行社會實踐,參訪10家左右單位,時間6天;第三階段分散社會實踐,各自在所在城市另行組隊,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學以致用,貢獻社會。

圖為志愿團前期制定學員學習手冊。楊赫攝
能力學習,打通職業能力“最后一公里”
在能力樹訓練營培訓過程當中,專業的講師團隊通過課程講授、實踐作業、特色活動——模仿秀等形式,多元化的傳授職業能力與職場技巧知識,提高少數民族同學就業思維與就業意識,提升其人際處理、事務處理、心智建設與自我管理的綜合能力。
7月14日下午,實踐團組織帶領學員們舉辦了影視人物領導力模仿秀的特色活動,12位能力樹訓練營學員對《甄嬛傳》《亮劍》《三國演義》《人民的名義》等影視劇中的領導人物進行片段配音、角色扮演模仿。實踐團對大家的模仿進行記錄與指導,其中一名學員彭麗麗說:“模仿秀趣味盎然,其中關于語言、表情、體態的模仿,有利于培養學員說話時的角色認知能力、力量感,表演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的領導能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領導能力。”領導力模仿秀極大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能力樹訓練營中這樣新穎的培養同學能力的方式還有很多,讓同學脫離枯燥的課程講解模式,在模仿和觀看中學習進步,真正落實“干中學”的培訓宗旨。

圖為訓練營舉辦人物領導秀特色活動。景琪攝
企業調研--沉浸式職業通用能力體驗營
為了讓學員真實體驗職場,與職場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廣大畢業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將就業能力落實落地,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給企業、社會帶來更積極向上的青年力量。2022年7月12日至14日期間,“能力樹”志愿團帶領學員前往江蘇先聲醫學診斷有限公司、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東南基金會、南京市江北新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數家名企進行參訪。活動以實地走訪、群體座談、個案訪談等多樣化形式開展。
7月12日,團隊成員帶領學員參觀了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由企業相關負責人為南財師生介紹了企業相關的生產運營狀況,并來到了碼頭作業的第一現場,觀看了集裝箱運輸的整個流程和場橋,岸橋,拖車的操作過程,進一步深入了解公司具體的作業過程,使同學們對碼頭運輸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的認識,也進一步加強同學們的實踐能力,了解企業的運作,從中知道現今企業急需的人才及對求職者的基本要求,從而及時調整目標,精準定位,并為之而奮斗。

圖為實踐團帶領學員參觀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開展座談會。
社會實踐--以所學為所用,貢獻社會
本次訓練營的最后一堂課為社會實踐課。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學員提交社會實踐計劃表,由志愿團成員統一協調,分配,讓學員關注國情社情,參與實踐。新疆伊犁的維吾爾學生阿麗達·依斯馬依爾決定在訓練營積極學習社會實踐本領,希望在暑假時間利用自己的知識與本領,走進鄉村牧區,為農民牧民設計農產品品牌logo,幫助開發微信公眾號與抖音視頻,幫助農產品銷售,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微薄之力。貴州貴陽穿青族學生凌可表示可以關注貴州少數民族工藝品,可以嘗試通過公眾號與跨境電商方式,助力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播,帶動文化創意產品收入。
在當下就業出現結構性矛盾,即就業難和招工難同時存在的時代背景中,能力樹工作室秉持著“促進少數民族團結,推動青年能力發展”的宗旨,以“培能力之樹,育石榴之花”為初心,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同學的就業能力培養工作。在訓練營中,同學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在行動中學習,顯著提升自身能力與思維的同時,明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也結交到了各民族的師生好友。以提升大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為導向,懷揣著開闊大學生就業思維,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初心,幫助廣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肩負起助力青年就業的時代重任。
圖為“能力樹”訓練營暑期實踐出征儀式。張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