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紅色記憶,筑青春之夢"走訪老兵暑期社會實踐
時光的表盤上,總有一些耀眼的時刻,標注著歷史的進程。2024年的暑假,我們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尋紅色記憶,筑青春之夢”社會實踐活動。紅色,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基因,是鐫刻在歷史長河中的勛章。“不忘來時路,砥礪再出發。”回望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激勵我們更加堅定地勇毅前行。
2024年7月14日,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沂濤鎮退伍軍人服務中心以及當地政府和村委會的傾心幫助下,我們來到了94歲老兵楊永庚的家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再次唱起這首歌時,楊永庚老先生依然熱淚盈眶。一眼望去,老人雖略顯消瘦,但歲月還是抹不去他臉上的堅毅。
楊永庚,1930年11月出生,1947年參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楊永庚小時候家比較窮,但他人窮志不短,從小就立下了保家衛國的遠大抱負,自參軍以來,他曾參加過保衛徐州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重大戰斗。
我們聊天時,他從房間里拿出了幾枚紀念章和證書,顫巍巍的雙手小心翼翼的將其一一放置在桌上,滿滿的珍視和濃濃的敬意,其中有一本泛黃的立功簿被老人攥在手里反復撫摸。這本立功簿是他在上個世紀40年代參加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時,榮獲的一次立功紀念——四等功一次。
令楊永庚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一次夜間戰斗中,他們在雪地里差不多爬行了60里路,餓了就吃口炒面,渴了就直接拿雪解渴,條件十分艱苦。由于長時間在寒冷的雪地里戰斗,楊永庚的十根腳趾都被凍傷了,耳朵也是在那個時候被凍傷,聽力受損。
采訪中,周圍的鄰居也圍了過來,講起楊永庚,不禁豎起了大拇指。“經常會聽他講以前的戰爭經歷,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他們奮不顧身、英勇頑強,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了我們如今的歲月靜好。”他的鄰居感慨道。
臨行之時,我們將帶來的水果,牛奶之類等慰問品送進了楊永庚老先生的家里,借此機會也叮囑楊永庚爺爺多多保重身體,祝愿長命百歲,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離開楊永庚家時,他送我們出門。走出大門,眼前滿是悠悠的不舍,再三叮嚀有空常來看看,我們應聲答應。老人站在門前久久駐足,目送我們遠去,看著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地。可能這就是他所期待的和平安寧,這般太平盛世,如您所愿。
歷史的記憶,紅色的豐碑。伴著如沐的春風,我們懷著敬意來到了泗陽大興烈士陵園這個神圣而又莊嚴的地方,這里有烈士墓地和烈士事跡陳列館等建筑,整個陵園莊嚴肅穆,猶如一座不朽的豐碑,讓人肅然起敬。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烈士的英勇事跡,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舍生取義,英勇犧牲。這些烈士中,有的是著名的將領,有的是普通的士兵,但他們的英勇事跡都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通訊員:王佳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革命精神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革命精神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紅色旅游作為獨特的文化體驗使紅色旅游在神州大地蓬勃發展。為賡續紅 - 09-01 關注:6
- 訪尋古鎮信有新,傳承星火明初心
- 在2024年的盛夏七月,皖西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的“星火相傳,科技興邦”暑期社會實踐小組踏上了毛坦廠鎮的土地,展開了一場為期五日的社
- 09-01 關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