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黨史歷程,感憶崢嶸年代
為傳播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紅船起航”社會實踐團隊于七一建黨節之際前往了江西吉安的渼陂古村獻禮黨的102周年,重溫黨的發展歷程,深掘紅色文化對當代青年成長的影響。
作為處在紅色搖籃吉安的一個小小村落,渼陂古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蘊含著深厚的廬陵文化,同時誕生了諸多的紅色文化。這個小小村落里先后走出了梁興初中將、梁必業中將、梁仁芥少將、梁必骎少將四位共和國將軍,同時也曾是黨的重要根據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初期的奮斗歷程。在村子明顯的一角,還刻著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武裝起義斗爭的浮雕。
“紅船起航”實踐團隊一走進渼陂古村,偌大而又厚重的的古村牌坊“渼陂”兩個大字印入眼簾。通過學習牌坊背后承載的革命歷史故事,團隊成員了解到老一輩革命家們的艱辛奮斗歷程與革命的不易,紛紛表示:“將永遠懷揣著感恩之心砥礪前行,把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精神踐行到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勇于擔當時代責任,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中國夢奮斗到底!”
接著,團隊成員跟隨歷史的痕跡踏入了永慕堂,這里曾是紅四方面軍總部的舊址,黨的領導人曾在這里發出了大大小小的作戰指令,使得革命的道路愈發穩健。緩緩踏上布滿青苔的石板路,團隊成員也仿佛穿越時光,回到了崢嶸戰爭的歲月。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中,數不勝數的重要指令在這里被決定,也正是無數肯吃苦、敢擔當的革命先烈的不懈斗爭造就了輝煌壯闊的如今中國!
而后,團隊成員來到了陂頭會議室。數年前,隨著各種決議的商定,無數先烈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告別家人,意氣風發地走上戰場,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偉大史詩。同時革命先輩們為實現民族獨立,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精神應當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中永遠薪火傳承下去。
據了解,革命偉人毛主席在革命初期曾在古村內居住和辦公,至今,古村內仍保存著毛澤東主席的房間,中國共產黨的黨旗及毛澤東主席日常起居的物品。實踐團隊成員也切身實地的了解了毛主席當年艱苦的生活環境,正是有無數向毛主席這樣的革命先輩不懈斗爭,中華民族才能迎來如今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進入了不可扭轉的歷史進程!
最后,團隊成員前往尋訪古村的老人——吳老先生,吳老先生耐心地為團隊成員講解了古村的歷史沿革與黨史革命的發展歷程,并在末尾向團隊成員提出:要時刻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更好地發展未來。團隊成員也紛紛表示:中國人民絕對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中國青年,他們會做到有志氣、骨氣、底氣,好好學習,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吉安作為一所將軍城市,它的一磚一瓦都曾見證革命,浴血歷史。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認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與奮斗史,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在更加理解歷史的基礎上,前進的腳步也將更加堅定。這次古村之行也證實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紅船起航”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也明白了:對百年奮斗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對革命先輩最好的紀念,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 重溫黨史歷程,感憶崢嶸年代
- 為傳播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紅船起航”社會實踐團隊于七一建黨節之際前往了江西
- 07-15 關注:2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清晨,有清脆的鳥鳴聲,有清新的空氣,遠遠望去還能看到村民煙囪傳出的一縷縷肥白的煙先生。當然,在這炎熱的夏季,少不了太陽公公向我
- 07-14 關注:2
- 放飛希望,奔向夢想
- 歲月悠悠,飄逸的白云牽走童稚的歌謠,洶涌的江水載走純真的幻想,夢想的天空又多了些許燦爛的云霞,引領著無數的追夢者,如夸父逐日般
- 07-14 關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