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優秀產業,構建幸福巧家縣
2022年7月4日,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調研團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進行本次2022年夏季學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七月初,我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來到了昭通市巧家縣蒙姑鎮開展調研活動,在這期間,我跟隨調研團大部隊參觀學習了文筆社區黨史教育基地,走訪調研了巧家縣蒙姑社區以及實地調研了蒙姑鎮的牛泥村、大朵村。在這里我深入了解到了蒙姑鎮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這次特殊的經歷讓我也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當我到達這里時,映入眼簾的青山綠水讓我心生愉悅,鄉間道路兩旁果實掛滿枝頭的芒果樹更讓我驚嘆。我不禁在想:有如此優美的自然風景,豐富的農作物資源,當地的難處究竟在哪兒?經過調研發現,和大部分鄉村一樣,留在蒙姑鎮的多數是老人小孩,調研農戶家時我了解到老人留守在家僅靠種植一般農作物,除了賣蔬菜和政府的補貼之外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特別是由于白鶴灘水電站的修建淹沒了巧家縣大部分土地導致當地的土地尤其稀缺,這讓靠銷售農作物為生計的農戶家庭難上加難。但是當地農民充分發揮特色優勢,這里土地肥沃非常適宜多種農作物及林果生長,例如牛泥村的烤煙、玉米和大朵村的酸石榴還有巧家小碗紅糖等都是該地區的特色農作物。人生如同旅途,我們總是走走停停,會見到不同的風景,結實不同的人,這些事與人會教會我們成長。這幾天的調研,讓我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村民的純樸熱情…
在鎮長、黨委書記等人的帶領下大膽實踐,科學創新,為農民謀福利,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土地是農民生存的基本保障,銷售農作物是農民生計的主要來源,在土地缺少的情況下,將剩下的土地資源合理運用,每村打造出一個特色水果品牌,提高經濟效益。僅有傳統的農作物、僅靠傳統的經營銷售模式遠遠不夠,土地的經濟效益低下,因此需要開發新型產業,領導者帶領一部分人先試種,成功后吸引廣大農民參與其中,專業人員傳授技術,將農民集中起來,種植—銷售一體化、規范化,增加經濟效益。
在實地調研時,與當地農民交談中,我不僅了解到農作物生長種植情況,經濟收益狀況,我還從他們的言語眼神中看出感激,他們將該地情況一五一十的告知我們,言語行為中透露出希望我們的調研能真正幫助他們。此刻,我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有義務有責任為鄉村振興事業奉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做好這次的調研報告,幫助推廣宣傳,真正實際的幫助到他們
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們冒著三十多度的高溫,行走在鄉間、田間,穿梭在各村農戶家,只為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生活情況。我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艱難和重要性,沒有條件就要創造條件,將優勢發揮最大化,找長處補短板,不怕艱難,勇于科技創新。由于我們的經驗不足,調研的方向與實際情況不符合,遇到了重重的困難,但我們不斷反思討論,最終圓滿完成這次的調研活動。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團隊精神和團隊凝聚力是最重要的,團結力量大。我努力做好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任務,認真傾聽他人意見,不斷的溝通交流,及時分享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意見不統一,但是我們會說出各自的想法,相互體諒相互理解,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最后統一意見。在這期間,我也交到了許多好朋友,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討論的生活讓我們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短短幾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收獲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內容,通過我與同伴、老師、農民等的溝通交流學習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不僅得到了鍛煉,還給我的人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通訊員 蒲含妮)
- 真情不變,紅心永傳
- 來到平山縣西柏坡鎮已是黃昏,暮色中的西柏坡散發出一種獨有的氣質,寧靜而肅穆。
- 09-04 關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