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發展,綠色遠航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越來越關注“碳”問題,我國更是提出了“雙碳”目標,力求為國民的綠色健康生活保駕護航。在國家和社會的雙重引導下,不少企業將發展目標放在這一領域,積極調整或優化產業結構。我們此次調研將基于此,深入分析現行的市場形勢,探索傳統能源轉型的可行方式及建議。
此次調研開始之前,在團隊隊長的帶領下,我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和資料,為此次調研做出了充分的準備。基于此,我們對于調研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更明白此次調研的意義所在。或許“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不僅僅是為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為了后代子孫的明天,這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偉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到,近年是全世界能源結構調整的大周期,各個國家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以促進非可再生能源被可再生能源取代。伴隨著政策的推行、落實、扎根,自然而然,各個國家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全球的碳環境做出了貢獻。就拿我國來說,雖然能源消耗的總量隨著人口的上升不斷增大,但是我們堅定地提倡能源結構優化,積極的探求綠色低碳的方法,加大在新能源科技發展的投入,在世界能源的舞臺上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但是我們對待能源問題絕不能松懈,從全局來看,能源問題并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并且其并發性災害一直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過度排放二氧化碳帶來的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石油泄漏、核泄漏導致的生物多樣性慘遭破壞。更難過的是能源消費結構并未得到徹底地改善,全球能源對于煤、石油等常規能源的需求依舊龐大,工業發展依舊擺脫不了油氣的束縛。
能源一方面在造就著我們,另一方面也在毀滅者我們。當世界歷史進入油氣時代,人類文明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讓科技蓬勃爆發足以改變這世界。我們看待著這人造的成就,欲望在膨脹,我們想要征服天,征服自然,但在世界,在自然面前,個體、人類終究是渺小的,自然發出了她的警告。一次次的洪水浪濤聲,一年又一年的氣溫攀升,一點又一點的水平面爬升,我們在埋怨自然的聲音中,在殘酷的現實中終于覺醒,于是拋棄人定勝天,事在人為的觀念,選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綠色發展。
當回歸日常,我們也時常為一棵花綻放笑顏,為澄澈的空氣心情愉悅,可當這一切都成為奢望,成為不可追回的過去,成為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記憶,那時我想世界應該都是單調無趣的,沒有五彩,甚至沒有純粹的快樂,只剩無趣,那時的人類必然是最無趣、最孤寂的種族。
就像我們時常追憶魏晉的風雅,懷念著我們曾經的生活,卻永遠成為不了過去。難道我們也要讓現在裹上一層回憶的濾鏡,永遠在追憶中過活?但是采取行動或許我們就可以永遠留存。
- 梧桐樹下青春剪影,龍泉水邊真摯約定
- 中國青年網淮北8月8日電(通訊員 張婉瑩)2022年7月9日,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赴淮北“童承詩意,紅韻相城”暑期社會實踐進入了尾聲。在
- 08-31 關注:2
- 永遠跟黨走 助力鄉村振興
- 面對還未消散的疫情,實踐隊員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分散到農場的核酸采集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衛生防疫知識配合醫務人員為大家采
- 08-30 關注:3
- 傳承藝術經典,厚植紅色情懷
- 2022年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三下鄉明裡力行服務隊文體組于2022年8月在開平市新昌松園進行社會服務的心得總結
- 08-30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