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龍泉綠韻文脈,浙財大學子汲創新發展源泉
循著“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7月15日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弄潮青春行”實踐團循,深入浙江龍泉市查田鎮,以腳步丈量熱土,用智慧解讀發展,開啟了一場融合綠色產業、家風傳承與文化印記的調研之旅。
綠能生輝,匯聚創新力量
實踐團首站踏訪了浙江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當莊重的實踐基地牌匾被鄭重授予,這不僅是校地合作的見證,更象征著青年學子與綠色變革前沿的一次深度握手。在負責人潘小明與辦公室主任蔣怡君的引導下,師生們步入這片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為生動實踐的核心場域。那些曾被視作廢棄物的秸稈、枝椏,在科技之力的作用下,化作汩汩電流,點亮萬家燈火。技術人員的講解,更是讓冰冷的工藝流程,變成了一場關于資源循環、敬畏自然的深刻啟示。但在這片充滿陽剛之氣的工業圖景中,一抹溫暖的亮色格外動人——公司精心打造的“巾幗崗位”機制。從基層保潔到管理核心,對表現卓越的女職工進行特別表彰,營造了尊重女性貢獻、激勵崗位建功的良好氛圍,在清潔能源領域豎起奮進的標桿。最后,蔣怡君主任更以自身經歷勉勵在場青年女性:“事業大廈的基石,永遠是真摯的勤奮與無悔的實干。”
家風如炬,傳承中華美德
隨后,實踐團專程拜訪“最美龍泉人”周杏珍老人。在溫馨居所內,周老娓娓道來數十載持家心得,尤以孝親之道浸潤人心。她長年如一日侍奉公婆,以無言的行動詮釋孝道真諦,凝聚起四代同堂、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其事跡如明燈,生動展現了優良家風蘊含的深厚凝聚力與跨越時代的傳承偉力。“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周杏珍老人身體力行的家風建設,正是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號召的基層回響,為青年學子提供了一部鮮活的精神教材。
青瓷永續,感受文明印記
行程終點聚焦于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溪口瓦窯垟遺址。斑駁的窯壁、散落的匣缽,仿佛無聲訴說著八百年前的窯火熾熱與匠人智慧。一場聚焦哥窯的專題座談,率先點燃了學子們的求知熱情,讓青瓷文化不再是遙遠課本里的冰冷知識。在遺址管理員周啟平引領下,成員們步入青瓷博物館,凝視千年遺珍;更踏勘龍窯遺址現場,觸摸古代文明的溫度。行程尾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此舉行,標志著青年力量正式匯入文化守護的長河。“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溪口之行,不僅深化了學子對龍泉青瓷文化厚重底蘊的認知,更深刻喚醒了保護文化遺產、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歷史責任。
“青年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擔,在實踐的熔爐中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強化本領。”從綠色電能的創新脈搏,到孝善家風的無聲滋養,再到青瓷之光的文明延續,浙財青年以“弄潮”之姿,在龍泉大地上書寫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當創新的激情、德性的力量與文明的敬畏在青年心中共鳴,我們正以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的召喚,在廣闊天地間鑄就屬于新一代的堅實擔當。
社會實踐經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