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8人實習小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湖南省邵陽市的湖南井田農業有限公司完成為期五周的教學實習。成員們在石蛙養殖的各個環節深入實踐,收獲頗豐。
湖南井田農業有限公司堅持綠色化經營理念,發展蛙類養殖業,助力山區脫貧攻堅,研究蛙類人工繁養新技術,是一家集蛙類養殖、加工、銷售及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農業科技企業。公司為了歡迎同學們的到來,打造了一個適合同學們生活的環境,收拾好了住宿房間,準備了學生們學習交流的場地,展現了對這次實習交流的高度重視與熱情。同學們也飽含激情與活力,在工作中吃苦耐勞,積極學習。
深入養殖一線,錘煉專業技能
抵達養殖基地后,同學們首先跟隨老師學習了石蛙的雌雄辨別和仿生態養殖的基本知識,而后迅速投入養殖一線。每日工作從蛙池日常管理開始,在嚴格執行“一人一池” 模式的蛙卵定期收集與轉移工作和巡池工作,同學們精益求精,已能熟練把握每一處細節。
繁殖與孵化管理環節,同學們不斷優化撈卵工具,從漏勺到笊籬再到軟質紗網兜,只為提升采集效率、減少蛙卵損傷。同學們通過觀察黑色斑塊占比和膠質膜完整性篩選優質蛙卵,積極參與孵化池水質調控、卵塊消毒和擺放操作,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茍,還對蝌蚪的孵育進行了觀察。

在疾病診斷與防治方面,同學們每日巡池檢查,識別病蛙典型癥狀,并請教養殖場工作人員,了解石蛙的常見疾病與防治措施。同學們對病蛙進行體表觀察后,將其解剖,觀察內臟特征,并對腸道進行鏡檢。為了對蛙病有更深的了解,同學們們進行了一系列資料的搜查與文獻分享,從理論上了解了疾病的病原、癥狀、危害、流行情況、診斷方法以及防治方法,再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參與了防治。同學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藥敏實驗,測試病原菌對8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制定“恩諾沙星+新霉素”輪換用藥方案,為石蛙健康保駕護航。
精細化飼養環節,同學們學習棘胸蛙在蝌蚪、幼蛙、成蛙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投喂策略,用蒸煮熟的南瓜、苦荬菜等蔬菜以及混合飼料交替飼喂蝌蚪,分篩不同大小的活體黃粉蟲搭配多維和中草藥配制飼喂種蛙與幼蛙,并嚴格依照“四定”原則進行投喂,并通過殘餌觀察評估飼喂效果。
水質管理也是重要內容。同學們使用水質檢測試劑測定關鍵指標,按標準化流程對蝌蚪池全池換水,還參與了因降雨導致水質惡化時的緊急換水和消毒工作,為石蛙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水質環境。
考察交流拓展視野
實習期間,同學們前往東安基地考察學習。在那里,同學們了解了黃粉蟲的地面平養模式和篩分設備、蝌蚪池的分區管理和24小時換水系統、山泉活水養殖模式等養殖經驗與技術。
參與多元工作,積累全面經驗
在種植區管理方面,同學們進行了南瓜苗的移植,對苦荬菜種植區開展了系統性雜草清除作業,參與“蛙-蟲-菜”系統中的蔬菜種植環節,理解系統內物質循環原理。同學們還進行了視頻拍攝與制作,以及抖音與視頻號直播,進行石蛙的宣傳與推廣,提升公眾對石蛙養殖的認知度。
勞逸結合,凝聚團隊力量
實習期間,基地負責人還組織同學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勞動節假期前夕的燒烤活動以及四次外出采風,讓同學們在領略新寧美景的同時,緩解了工作壓力,促進了團隊成員間的默契與理解。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實習生活中找到了平衡,也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蛙聲陣陣,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轉瞬即逝,但同學們的收獲卻沉甸甸的——不僅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習實踐密切結合,更深刻理解了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疾病防控“防重于治”的理念。在實習中,同學們認識到綠色農業不僅是政策導向,更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同學們未來將保持全面發展的態度,將秉承“上善若水,弘毅篤行”的精神,為推動養殖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