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非遺魅力 傳承武術瑰寶——蘭州理工大學師生深入柳泉鎮調研八門拳文化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2025年4月18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教師朱晶松帶領23級漢語言文學一班學生楊鈺杰,前往素有“武術之鄉”美譽的蘭州市西固區柳泉鎮文化廣場,拜訪蘭州市八門拳非遺文化傳習所的傳承人們。作為蘭州八門拳的重要分支之一,西固區八門拳歷史底蘊深厚,其中蘭州八門拳更是首批入選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所內,省級非遺傳承人劉金祖師傅的弟子們,如市級傳承人劉克忠(劉金祖孫子),縣級傳承人王昌蓮、宋慶塵(劉金祖外孫)等齊聚一堂,與師生圍繞八門拳文化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為非遺傳承與文化研究注入新活力。
2012年,蘭州八門拳傳習所被正式授予“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八門拳”銘牌,自此,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開始朝著有組織、有紀律的方向穩步推進。當日,朱晶松老師與楊鈺杰同學抵達柳泉鎮文化廣場后,受到八門拳非遺文化傳習所傳承人們的熱情接待。在傳習所內,傳承人們詳細介紹了八門拳的起源、發展脈絡及獨特的武術體系。據介紹,八門拳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拳法剛柔并濟、招式精妙,不僅是強身健體的武術技藝,更是承載著先輩智慧與精神的文化符號。交流過程中,師生二人與傳承人們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朱晶松老師從文化傳承與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就八門拳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困境、如何實現傳統武術與當代教育融合等問題與傳承人們進行深入探討。傳承人們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與傳承經驗,分享了在推廣八門拳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如年輕一代學習興趣不足、傳承人才青黃不接等。同時,他們也展示了近年來在非遺進校園、舉辦武術展演活動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果。此外,師生二人還通過現場觀摩傳承人們的拳法演示,近距離感受八門拳的獨特魅力,并對部分招式的文化寓意、演變過程進行詳細記錄。通過此次拜訪與交流,朱晶松老師和楊鈺杰同學對蘭州市西固區八門拳的發展現狀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認識。他們不僅了解到八門拳在傳承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還深入挖掘到其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等深層文化內容。這些寶貴的一手資料,為后續開展八門拳文化研究、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調研活動意義重大,不僅搭建起高校師生與非遺傳承人的交流橋梁,推動了八門拳文化的學術研究,也為探索非遺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師生將基于此次調研成果,積極開展八門拳文化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八門拳的魅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