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學子“三下鄉”宣傳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
宣傳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2022年7月8日下午,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由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學子組建的赴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傳承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桂陽縣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在地考察學習。
暑期社會實踐團分為了兩個小隊,一隊前往桂陽縣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而另一隊則是去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在地考察學習。2022年7月8日下午,在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基地負責人王金鳳的引導講解下,第一隊實踐團成員接受了長征精神的熏陶,重溫了紅軍長征過境桂陽時的那段感人歷史。基地主要包括三個展廳,都展示了紅軍長征時路過梨山的種種故事。第一個展廳講述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不得不撤離中央蘇區,途中經過了桂陽。而中國共產黨也是經過了這次長征才得以絕處逢生,沒有落入國民黨反動派的虎口之中,中共中央的核心領導基本都到了延安,正是到達延安的這一批精英利用抗日戰爭的機會進行了國共二次合作,有了喘息的機會,得以發展壯大并改寫了中國歷史。第二個展廳主要講述了桂陽在紅軍長征的路途中留下的閃光足跡。中央紅軍一共經過11個鄉鎮,100多個村莊,走過了100余公里,歷經艱險,踏過泥濘,最終有驚無險的到達了桂陽。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犧牲,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第三個展廳主要講述了紅軍過境桂陽時與村名發生的故事。1934年8月8日,紅六軍團長征經過桂陽,在正和鎮朝陽村李家自然村梨山宿營,由于連夜急行軍,戰士們又饑又渴,但是他們嚴格執行紀律,無人摘吃一顆梨子,還幫村民們將散落在地上的梨子全部收攏在一起,堆壘在樹下。為了表示對紅軍的擁護與感激,鄉親們派一個叫李友生的村民挑了一擔梨子追趕離村后的紅軍,卻被紅軍婉言謝絕,梨子雖然留下了,更留下了我們黨、紅軍與百姓的魚水深情的故事代代相傳。他們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熱情支持,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偉大長征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7月8日下午15點左右,實踐團的第二小隊也同時前往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在地考察學習。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是一個讓人銘記的紅色記憶。實踐團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陳列廳內,一幅幅資料圖片、一段段文字介紹及解說員情真意切的講解,將大家帶回到了桂陽縣蘇維埃政權革命隊伍那段與國民黨反動勢力作頑強斗爭的血雨腥風、金戈鐵馬、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實踐團成員們邊走邊聽,不時停下腳步,駐足觀看和交流探討。通過現場觀看和講解員的講解,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為了信仰、為了新中國,不畏艱苦、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豪邁氣概和革命精神,油然升起了對偉大革命前輩及烈士們的深情追思和無限敬仰之情。辭別了壯烈的蘇維埃政府舊址,緊接著實踐團第二小隊來到了莊嚴肅穆的人名英雄紀念碑。在烈士紀念園里,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氣氛莊嚴肅穆,實踐團成員們整齊列隊,莊嚴入園,在徐徐微風里,全體向革命烈士默哀,鞠躬致敬,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無限敬仰。隨后實踐團成員們參觀起紀念碑后方的桂陽烈士名錄。密密麻麻的先烈名字,深深震撼成員們的內心,這使人不由得想起了這些英勇無畏、為了祖國而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他們擁有一切愛國的精神,不僅機智善戰,樂于為老百姓而服務,在敵人面前沒有一絲屈服害怕的樣子,而且勇于犧牲,不怕死,寧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絕不讓祖國墮落與慘敗。相信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會猶如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永遠在歷史的天空上熠熠生輝。
至此,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赴郴州市桂陽縣傳承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算是告一段落了。一路走來,更加的堅定了實踐團成員們秉承先烈遺志、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信念,成員們也是紛紛表示:時刻以革命先烈為楷模,把初心和使命轉化為砥礪前行的動力,確保紅色基因不褪色。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立足自身崗位,把學習貫徹紅軍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落實到推進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來,切實提高文化發展和文化供給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