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浦發東體成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調研基地
新時代的教育除了“創新精神”的培養之外,“實踐能力”也被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作為新聞晨報教育發展中心的核心課程之一,“青少年綜合實踐一日考察”項目希望通過帶學生們走上街頭進行實地探訪的形式,讓學生們回歸社會大課堂,去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感悟真實的人間百態。
日前,浦發東體與上海新聞報社教育發展中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攜手,充分發揮雙方優勢資源,形成教育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助力上海教育改革的有序推進。來自文萊、七寶、民辦立達、新華初級中學等學校的中學生走進館內,參加首場“青少年綜合實踐一日考察”活動。在久事體育東體分公司數字科技部副經理邱雷老師的帶領下,以“智慧場館”為主題,開啟一場體育+教育的跨界之旅。
讓人大開眼界的現代化智慧場館
有著“現代智慧場館”之稱的東方體育中心,又是如何將體育場館和智能技術結合的呢?
邱老師先通過“數字全景導覽系統”,為現場學生們呈現了一場特別的云端之旅。通過導覽系統,占地18.8萬平方米的浦發東體“三館一樓”建筑群盡收眼底。通過點擊對應的建筑,同學們可以看到場景各區域的實時畫面,體會一把擁有“上帝視角”的快感。
除了這個導覽系統外,邱老師還在課上為同學們詳細揭秘了游泳場館的數字智能監管系統。泳帽上“小夾子”里的芯片不但可以定位游泳者的運動軌跡,還能在游泳遇到溺水危險時,及時通知附近的救生員,危急關頭挽救生命。
在上午的課程中,專家導師+記者導師的新穎課程組合模式,既保證了課程內容的專業度和前沿性,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用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現了現代智慧場館的魅力。
“
無思考、不智能
“我們有一個無人超市,里面沒有一個銷售人員,大家通過刷臉就能直接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大家想想,為什么我們要設這樣一個超市呢?想一想我們游泳館有什么特點?你們平時游完泳都是什么穿著?”課上,邱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因為都是穿著泳衣,要考慮隱私問題。”
“因為沒地方放錢和手機,買單不方便。”
隨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補充,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清晰起來。同學們也逐漸意識到,這個無人超市不是一個技術上的“噱頭”,而是真的有實際的意義。
智能技術不是“炫技”,創新也并非無根之木,而是基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入的思考,通過啟發式思考,結合“AIoT+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視覺計算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從理論到實踐層層剖析,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體育技術探究課。
理論+實踐,打造完整體驗
沒有真實的體驗,就沒有深入的思考,而本次基地營的特色,正是通過“沉浸式”的體驗,讓學生們能現場感受技術細節的實際應用場景,激發他們的思考。他們拿起預先準備好的問卷,現場采訪了救生員代表、場館運營負責人、前來游泳的游客等,通過不同角度的描述,建立起了對“智慧場館”的豐富理解。
通過一天的考察活動,同學們都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社會實踐考察報告,但相信短短的幾百字,無法將他們心中所有的感悟和想法表達出來。而從這次活動中我們也發現,引進優質的社會資源,深入行業第一線的學習模式,能讓學生們的學習與時代的步伐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