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夏日螢火”公益項目走進社區 童心與代碼共舞點亮暑期課堂​
當編程遇上動畫,屏幕里的故事“活”起來
“如果讓你設計一個會跳舞的太陽,或者讓小貓在屏幕上追蝴蝶,你們覺得該怎么‘告訴’電腦呢?”活動開始,志愿者們以孩子們熟悉的動畫角色為切入點,用直觀的圖形化編程工具演示如何通過積木式指令組合讓角色“動”起來。
不同于傳統計算機課的枯燥理論,課堂變成了創意工坊:孩子們拖動彩色指令塊,看著自己設計的角色在屏幕上旋轉、跳躍,不時發出驚喜的歡呼。“我讓它們動起來了!原來編程就像拼樂高一樣簡單!”一位小朋友興奮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指尖飛舞間,抽象的編程邏輯化作了可見的童趣世界。
“小老師”與“小學員”的雙向成長
在實踐環節,大學生志愿者們化身“技術顧問”,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分組完成主題動畫設計。從設計劇情到調試動作,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斷碰撞。志愿者們則引導他們拆分步驟,將創意轉化為可執行的代碼邏輯。
“孩子們的問題常常讓我們眼前一亮,比如問‘怎么讓AI角色自己編故事’,這其實涉及更復雜的算法。”大家們感慨道,“教學相長,他們的好奇心也推動我們思考如何用更簡單的方式傳遞專業知識。
高校社區聯動,讓公益服務“可持續”
作為“夏日螢火”項目的負責人,劉書銘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暑期志愿服務,既緩解社區兒童托管的教育資源短缺,也讓大學生在服務中錘煉實踐能力,形成‘高校賦能社區,社區反哺育人’的良性循環。”
活動結束時,不少孩子圍著志愿者追問下次課程時間,而屏幕上一幀幀稚嫩卻生動的動畫作品,正如同夏日螢火,閃爍著教育與科技交融的微光。
教育有溫度,成長無邊界。當代碼成為童心的畫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孕育未來創新的星火。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