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30日~8月1日,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會與學生會聯合組建“七彩云朵”志愿服務隊和“戈壁長歌”志愿宣講團,赴酒泉市肅州東文化街社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金塔縣科技館、酒泉市核技術產業園科普館分別開展"青春筑夢隴原行,文化傳承啟新程"和紅色教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社區兒童打造集思想引領、語言教育、文化浸潤、法治宣傳于一體的成長平臺;深入挖掘和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苦奮斗史,增強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東文化街社區:教育賦能筑夢童心
在東文化街社區,“七彩云朵”志愿服務隊以"傳承紅色基因·踐行青春使命"為主題,針對社區6-14歲青少年群體語言能力提升需求突出、文化認知渠道有限的特點,通過"兩彈一星"精神宣講筑牢愛國根基,依托"聲韻擂臺""方言劇場"等創新形式激發語言學習熱情,借助甲骨文探源動畫、水寫布臨摹等沉浸式體驗傳承漢字文化,結合戒毒所實地參觀深化禁毒認知,形成"思想引領-能力提升-文化浸潤-法治護航"的閉環育人體系。活動不僅幫助青少年建立"四個自信",更通過"小手拉大手"機制帶動家庭參與,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輻射整個社區"的倍增效應。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星火傳承—航天精神的堅守與延續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戈壁長歌志愿宣講團開展以"傳承航天精神·踐行時代使命"主題紅色教育活動,活動聚焦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設置四大核心環節: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地,宣講團重溫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歷史,感悟中國航天突破技術封鎖、實現從無到有的創新突破;深入地下控制室,通過與科研工作者交流,深刻理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科技強國內涵;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展覽館,系統梳理從"兩彈一星"工程到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的跨越式發展,直觀感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集體主義精神;探訪航天員起飛前與記者見面會場地,通過航天員奮斗故事,領悟"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
金塔縣科技館:觸摸科學溫度,傳承奮斗精神
在酒泉市金塔縣科技館,志愿者沉浸式體驗5D航天主題影院:座椅隨火箭升空震動,氣流、聲浪與穹頂星幕再現發射場景,具象化自力更生的航天史詩;于全息音響山洞中,體悟不放棄之精神;時空隧道、光柱圖形、電容魔法墻間,感受創造的艱辛與樂趣。志愿者在互動中觸摸科學溫度,在體驗中感知并傳承“兩彈一星”精神,讓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信念在實踐中扎根生長。
酒泉市核技術產業園科普館:感悟擔當使命,堅定強國信念
在酒泉核技術產業園科普館,志愿者通過宣傳片系統了解園區“一軸六區多支點”戰略布局、從起步建設到穩步發展的園區歷程、以及園區以硬核黨建引領發展的強勁動力,這無不彰顯著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自主創新的精神。志愿者深刻體悟“心系國之重器,不負殷殷囑托;胸懷大局創實業,艱苦奮斗創功勛”的擔當,亦堅定了志愿者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信念,激勵他們以實干踐行使命,用青春力量助力科技強國。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七彩云朵”志愿服務隊以青春之力賦能基層治理,用專業所學服務鄉村振興,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為酒泉市東文化街社區構建"學校+社區+家庭"協同育人格局,注入青春動能。“戈壁長歌”志愿宣講團通過實地參觀研學,不僅深化了對中國航天"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載人航天精神的理解,更在"兩彈一星"精神滋養下,強化了"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的自覺意識。未來,宣講團將依托研學成果開展系列宣講,通過"青年講給青年聽"的傳播模式,持續深耕“兩彈一星”精神傳播,以志愿服務為紐帶,推行“精神種子”科普計劃,聯動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探索,用青春行動詮釋自立自強的時代擔當,讓強國薪火在實踐中代代相傳。(圖/文:蔡昊;初審:張曉鋒;終審:王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