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末的十堰,暑氣蒸騰,而茅箭區源園社區活動中心內卻涌動著別樣的清涼與歡騰。湖北醫藥學院萬眾“醫“心暑期社會實踐隊的10余名醫學生志愿者,以“急救知識課堂+趣味成長營”為雙翼,為20余名社區兒童編織了一個安全、有趣、充滿收獲的暑期記憶。他們既是嚴謹的“急救導師”,又是貼心的“成長伙伴”,用專業與熱情,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守護生命的種子,也收獲了雙向治愈的溫暖。

圖為實踐隊員胡俊炎講暑期安全知識
急救啟蒙:從“好奇”到“敢救”的蛻變
"有人倒地了,先別急著扶!先確認環境安全——"隨著實踐隊員胡俊炎一聲清晰的指令,一堂別開生面的急救課堂在社區活動室拉開帷幕。他站在人體半身模型旁,雙手比劃著示范動作,將專業的心肺復蘇(CPR)操作流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現場教學:"就像這樣,先輕拍重喚判斷意識,再觀察胸廓起伏確認呼吸......"隊員用情景模擬、模型演示和趣味口訣,將復雜的急救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學得會的“生命技能”。“按壓要像給鬧鐘上發條,跟著‘1001、1002’的節奏,每分鐘100-120次!”生動的比喻讓孩子們瞪大眼睛,躍躍欲試。

圖為實踐隊員胡俊炎講解示范心肺復蘇
7歲的陽陽在志愿者指導下完成按壓后,興奮地喊:“原來急救不難!我以后也能當小英雄!”隊員們還設計了“急救知識大闖關”游戲,通過角色扮演鞏固技能,讓孩子們在歡笑中記住關鍵步驟。
成長能量站:學習與游戲的“雙向奔赴”
課業輔導與趣味活動,是實踐隊為孩子們打造的“成長能量站”。為激發學習動力,隊員們獨創“積分兌換制”:完成作業可換取游戲時間,積分越高,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越長。這一招讓原本對作業“敬而遠之”的孩子們主動翻開書本,甚至互相討論難題。對于學習吃力的孩子,隊員們則開啟“一對一專屬時間”,利用課間、午休耐心輔導,確保不掉隊。

圖為實踐隊員余元元輔導作業
當最后一本作業合上,活動室瞬間切換為“歡樂模式”。“老鷹抓小雞”的尖叫追逐、“123木頭人”的屏息定格、“貓抓老鼠”的靈活躲閃……孩子們在陽光下盡情奔跑,紅撲撲的小臉上汗珠閃閃,笑聲幾乎要掀翻屋頂。每周的手工課更是創意迸發:木制積木變成翱翔的小飛機,彩紙折疊成可愛的小動物,7歲的朵朵舉著自己的“杰作”撲進志愿者懷里:“姐姐,這個送給你!謝謝你教我寫作業,還陪我玩!”

圖為實踐隊員與兒童玩耍
細節里的溫暖:安全與關懷“無死角”
無論是急救教學還是游戲陪伴,隊員們的關懷始終“在線”。“慢點跑,小心臺階!”“出汗了快擦擦,別著涼!”這些細碎的叮囑,是志愿者們時刻繃緊的安全弦。角落里的“愛心補給站”更是無聲的守護者:溫水壺隨時補充水分,糖果預防低血糖,潔凈紗布和創可貼應對小擦碰……一切準備,只為讓孩子們的笑聲沒有后顧之憂。

圖為實踐隊員與兒童合影留念
在源園社區這方小小的天地里,當夕陽的余暉灑在送走最后一位孩子的志愿者們身上,那份滿足感,是汗水與愛心共同澆灌出的最甜果實。這五天,是短暫的暑期實踐,更是醫學生與社區兒童共同成長的“雙向奔赴”——孩子們收獲了知識與快樂,志愿者們則收獲了責任與擔當,更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溫暖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