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強青少年對中華多元文化的認知與認同,2025年7月3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于近日赴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田樓鎮長茂博雅教育機構,開展了一場以“傳承民族文化,共筑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壯族文化為切入點,通過沉浸式體驗教學,讓鄉村學生近距離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志愿隊成員們通過雙語教學、互動游戲等形式,向學生們普及壯族文化知識,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活動籌備階段,志愿隊與當地教育部門密切配合,針對鄉村學校民族文化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現狀,精心設計了"看、聽、說、動"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團隊成員為此次活動特別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并準備了壯族服飾圖片等實物教具,力求為學生帶來生動立體的文化體驗。
活動伊始,志愿隊成員以壯族服飾為切入點,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細致的講解,向學生們介紹了壯族的文化特色。學生們對壯族服飾的獨特設計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提問關于服飾背后的文化內涵。隨后,志愿者們通過雙語教學,教授學生們簡單的壯語日常用語,如“你好”“多謝”“再見”等,并配以相應的手勢動作。學生們積極參與跟讀和模仿,課堂氛圍熱烈。為鞏固學習成果,志愿隊還設計了雙語互動游戲,通過“我說你做”的方式,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對壯語的理解和記憶。
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展現出了極高的參與熱情。課堂上,他們踴躍跟讀壯語、模仿手勢動作;課后,不少學生主動向志愿者詢問更多關于壯族文化的知識,表現出對民族文化學習的強烈興趣。此外,學生們在志愿者的引導下,開始思考不同民族文化差異的原因,萌發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初步認知。雙語游戲環節更是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后校園中不時能聽到學生們用剛學會的壯語互相問候,整體氛圍更加活躍。
然而,活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學生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知識儲備較為薄弱,僅能簡單列舉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名稱,對其具體分布、傳統節日和習俗等缺乏深入了解。其次,教育機構的實踐資源有限,缺乏真實的少數民族服飾、樂器等教具,以及標準的語言發音音頻,導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受較為單薄。此外,課堂互動中,活潑的學生表現積極,而內向的學生則較少有機會單獨展示,參與度存在不均衡現象。
下午,實踐接近尾聲,志愿隊對部分學生進行了采訪。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對壯族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此外,學生們也對未來的活動提出了期待,希望志愿者能帶來更多形式的互動體驗,如民族舞蹈、手工制作等。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打開了了解民族文化的新窗口,也為志愿隊積累了寶貴的教育經驗。紅石榴志愿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民族團結從娃娃抓起”的理念,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貢獻了青春力量。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民族團結教育,通過更多元化的活動形式,助力青少年成長為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懷的新時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