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湖北醫藥學院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懷揣著對南水北調精神的敬仰與向往,開啟了丹江口之行,深入探尋守護生命之水背后的精神力量與責任擔當。
水質中心探秘:科技守護生命之水
實踐隊首站抵達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這里承載著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使命。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詳細了解了指揮中心的九大數字化監管系統。
水庫水質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市域內庫區水質情況,一旦發現數據異常便會自動報警,確保及時處理;衛星遙感水質檢測系統則對全市所有河流及庫面漂浮物進行實時監測,為水質變化預警及溯源追查提供有力支持;重點排污企業監管系統對重點排污企業進行在線監管,嚴防偷排漏排行為;水庫環庫岸線監控系統對庫岸邊人畜活動情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水庫環庫公路危化品車輛監控系統有效阻止違規車輛通行;水上執法隊伍監管系統對庫區內的執法隊伍進行實時監管,確保巡護與執法工作有序開展;省控監測站點防入侵監控系統通過電子防入侵系統和現場喊話驅離的方式防止人員入侵;水質保護陸地巡護隊伍監管系統實時調度陸上執法巡護隊伍,緊盯重點行業排污情況;雨污分流管道地下監測系統及時探測污水管網問題。
這些先進系統的介紹,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科技在守護水質安全中的強大作用,也認識到丹江口市在水質保護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決心。
博物館溯源:感悟南水北調精神
隨后,實踐隊來到丹江口市博物館,深入探尋南水北調精神的內涵。館內陳列的大量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與實物展品,生動再現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恢弘歷程與庫區人民的無私奉獻。
一幅幅照片記錄了工程建設者們戰天斗地、不畏艱難的奮斗場景,他們離開家鄉,在陌生的土地上克服重重困難,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順利推進奉獻青春與熱血。庫區移民的相關展示更是讓隊員們動容,為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庫區百姓舍小家為大家,毅然舍棄世代居住的家園,搬到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與擔當,成為守護這一庫碧水的忠誠衛士。
通過講解員的細致講解,隊員們深刻領悟到南水北調精神的核心要義——顧全大局的犧牲精神、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以及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工程建設與移民搬遷的過程中,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丹江口人民持續守護著生命之水,為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貢獻力量。
烈士陵園緬懷:傳承紅色精神力量
下午,在丹江口市烈士陵園,實踐隊懷著崇敬的心情,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隊員們整齊列隊,莊嚴肅立,齊聲高唱紅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嘹亮的歌聲在陵園上空回蕩,表達著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隨后,全體成員向烈士默哀,以此緬懷那些為了國家獨立、人民解放與幸福生活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默哀畢,團員代表進行宣誓,重溫入團誓詞,再次堅定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決心。團員們紛紛表示,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發揮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丹江口之行,對于湖北醫藥學院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的每一位成員來說,都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精神洗禮。在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隊員們見證了科技守護水質安全的強大力量;在丹江口市博物館,深刻感悟南水北調精神的偉大內涵;在烈士陵園,傳承紅色精神力量。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隊員們的知識儲備,更激發了守護生命之水、傳承紅色精神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隊員們將把在丹江口所學、所感、所悟融入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積極傳播南水北調精神,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這一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圖為隊員觀摩水庫水質監測系統。

圖為隊員學習南水北調精神。

圖為隊員在丹江口烈士陵園宣誓。

圖為隊員在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