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為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建設精神,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走進十堰市東風汽車博物館,開展以“探工業文明,悟三線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參觀、互動體驗和專題學習,深入了解東風汽車公司的發展歷程、技術創新及企業文化,深刻感悟偉大的三線建設精神和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歷程,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東風汽車博物館坐落于十堰市張灣區,是一座以展示東風汽車公司發展歷程和汽車文化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館內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經典車型和先進技術成果,生動再現了三線建設和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軌跡。實踐隊隊員們懷著崇敬與好奇的心情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三線精神與工業文化探索之旅。
歷史回眸:從“二汽”到“東風”的崢嶸歲月
在博物館的“歷史長廊”展區,隊員們首先通過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和詳實的文獻資料,了解了東風汽車公司的前身——第二汽車制造廠(簡稱“二汽”)的創建背景。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安全形勢,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不斷升級,中蘇關系也因意識形態分歧而急劇惡化。毛澤東主席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并強調當時中國工業布局過于集中在沿海和邊境地區的危險性。這一判斷直接催生了三線建設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略后方基地建設工程。為響應國家“好人好馬上三線”號召,二汽在十堰這片荒山野嶺中拔地而起。老一輩建設者們克服物資匱乏、技術落后等困難,用雙手和智慧奠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基石。
展柜中陳列的早期生產工具、工人手稿和設計圖紙,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隊員們駐足觀看,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第一輛東風EQ240越野車下線時的激動場景。1975年,這款被譽為“英雄車”的越野車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成功問世,不僅填補了國內重型軍用越野車的空白,更成為東風人自力更生、拼搏進取精神的象征。
經典車型:見證技術創新的每一步
步入“經典車型”展區,隊員們被一輛輛造型各異、功能多樣的汽車所吸引。從東風EQ140卡車到東風天龍重卡,從東風雪鐵龍到東風猛士軍用越野車,每一款車型都承載著東風汽車在不同時期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故事。
在東風EQ140卡車前,隊員們了解到這款車型曾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公路運輸的主力軍,其可靠性和耐用性贏得了廣泛贊譽。而在東風天龍重卡展臺前,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其采用的先進動力系統和節能技術,標志著中國商用車邁入國際先進行列。隊員們還近距離觀察了東風猛士軍用越野車,其強悍的越野性能和模塊化設計理念令大家嘆服。
文化傳承:東風精神的時代內涵
在博物館的“企業文化”展區,隊員們通過視頻、圖片和實物,全面了解了東風汽車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馬燈精神”作為東風文化的象征,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講解員講述道,在建廠初期,工人們常常挑燈夜戰,馬燈成為他們艱苦奮斗的見證。如今,“馬燈精神”已升華為東風人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動力源泉。如今東風公司也將在“馬燈精神”在新能源領域發揚光大,公司旗下研制生產的多款純電或插混車型一經推出便飽受好評,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贊譽。
實踐感悟:青春與時代的共鳴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隊員們感悟頗深。三線精神體現了中國人面對困難時的堅持與自強不息,它象征著堅韌、無私和奉獻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結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三線精神在醫藥衛生領域發揚光大,用青春與熱血共繪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